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江间作四首·其三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江间作四首·其三赏析》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现在尚存的作品只有二十多首诗和那句脍炙人口的“满城风雨近重阳”。当时人们对他的诗歌评价甚高,黄庭坚称他“早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书倦壳轩诗后,后来陆游也说他“诗妙绝世”( 跋潘邠分老帖。从上面所举的两首诗来看,他的确是出手不凡,本诗在思想内容方面比较充实。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虽说叹是地思引,情调比较低沉,但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处境中,所发出的不平之声。只要看“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句便可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的人物是多么景仰,他何尝不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尽管诗人故作平淡之语。

  本诗的三个特别地方。一是意境阔大,笔力雄健;二,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炼。

  用“拳”字形象的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猜你喜欢
  • 苏轼《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全诗鉴赏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 赠别前蔚州契宓使君——李商隐

    赠别前蔚州契宓使君——李商隐何年部落到阴陵,三世勤王国史称。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日晚鹈

  • 宋词典故“丰城双剑”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丰城双剑 【出典】 《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

  • 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名言: 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注释: 赫奕: 盛大。林下: 指退隐之处。泉下: 指人死后的归所。 句意: 做官的前途虽然显赫盛大,

  •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全诗赏析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今属山东)遇友人韦

  • 《我行其野》原文与鉴赏

    作者: 高益荣 【本书体例】

  • 公输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选自《墨子》,是记述墨子以实际行动贯彻其“非攻”主张的一篇动人故事。公输,名般,战国时鲁国人,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鲁班,他为楚国制造了云梯,拟攻打宋国。墨子闻讯

  •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江边黄鹤古时楼,劳致华筵待我游。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

  • 写文化传承的古诗词(关于文化传承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文化传承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文化传承的诗句,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都,与传承文化相关的古诗。. 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2.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3. 相依为命苦亦甜,传世诗书光华中。4. 冰青,取之于蓝而青

  • 百度文库古诗词中典故作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百度文库古诗词中典故作用,内容包括诗歌中应用典故的作用,分析古诗文中用典故的作用,举例说说诗词中“用典故”有什么作用。以典入诗 别有意趣古诗词的巧妙用典 (宋玲)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