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下思归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作者的佳构,尤其中间两联,被誉为“句格闳整”,“殊不多得”(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六)。诗抒写诗人身居京城而欲归隐的情思,言真意切,辞炼句工,声情俱佳,兴味隽永。首联点明时地,及远游情事,总领全诗。“黄落蓟门秋,飘飘在远游。”“黄落”,黄色落叶,秋天的典型事物。“蓟门”,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有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这里代指大都(今北京)。叠辞“飘飘”,双关落叶与游人。诗人故居清江(在今江西清江西南),乃南国的鱼米之乡。而今身居京下,羁宦千里,值此“萧瑟兮草木摇落”之秋,难免不引兴莼羹鲈脍之思!故一起笔,既慨落叶,复伤远游,则急归之情,可以想见。颔联即承此而发,亦景亦情。“不眠闻戍鼓,多病忆归舟。”长夜不眠,戍卫报时之鼓声频传耳际,体弱多病,乘舟归去之意念萦绕心头。二句从杜诗“不眠思战伐”“老病有孤舟”化出,却浑然天成。颈联两句,初读似纯乎写景,细味则景中含情,意蕴颇深:“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细雨绵绵,整日轻洒,而自黄昏时分即停止;夜空朗朗,繁星点点,流光闪烁,直至破晓时分仍未休。二句写不眠夜所见,自然景物掺进凄清的感情色彩。尾联追比同乡前贤,以抒志明心,挽合全诗,深化主题。“乡逢徐孺子,万口薄南州。”徐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汉桓帝年间,多次被荐举、征聘,但因不满宦官的专横干政,始终未应,而在家乡过着贫寒的生活,亲自耕田种地。当时人称誉他为“南州高士”。结末二语以徐稚自许,既是体现着诗人平生的行为和性格,“于流俗中克自树立,无苟贱意,居则固穷守节”(元史·范梈传)。“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无名氏朝天子),是当时带有普遍性的一种不合理社会现象,对于一个讲究骨气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要深恶痛绝。故诗人“思归”的真实心迹为不满时事政治,反对黑暗势力,不愿为权贵之附庸、奸吏之同流,而不仅仅在于“人生贵得适意尔”,隐微曲折地反映出批判现实社会的政治色彩。
前人评作者范梈“工近体”,他在总结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时,曾概括近体诗的基本章法为“起、承、转、合”。实践证明,这种艺术结构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使诗歌既富于变化,又一气呵成。此诗即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章法结构。入手擒题蓄意,渲染氛围。颔联深入一层,具体描写思归情景,承接首联未尽之势。颈联宕开一笔,转出新境,以景结情,意脉内潜。尾联巧用典事,收合题旨,引人遐思,余味不尽。全诗八句四联,层次分明,首尾照应,流转自如,深得起承转合之妙。
-
作者: 黄苗子 【原文】: 一、我已经同几位来往较多
-
【原题】:夏日登台晚云层叠若众山状伯氏令赋计因成长韵
-
惜诵《惜诵》是《九章》中的一篇。《九章》是后人为屈原编辑的一本诗歌小集,它收录了屈原的九篇作品。这九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基本相同。王
-
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今朝香气苦,珊瑚涩难枕。且要弄风人,暖蒲沙上饮。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作品赏析此诗叙贵公子也。注:1:贾公闾贵婿曲:贾充,字
-
无羊 作者: 夏传才 【本书体例】
-
中国现代诗论的现代特征问题一就如同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许多问题所采取的思路那样,中国现代诗论的发生发展也常常被置于中外文化交
-
同日 安康起义 : 驻陕南安康县的国民党军张飞生部在中共陕南特委领导下举行的武装起义。1931年秋开始,中共陕南特委先后派遣李茂堂、王连英、袁作舟、王太诚到安康到张飞生旅从事兵运工作,组成了中共安康特
-
作者自注云:“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这是说因京师气候较冷,燕子在三月底才飞来,刚立秋就飞走了,其间为时不长,这引起诗人对于人间荣华难久的感慨,因而作诗。诗中又暗用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诗意,加强了盛衰之感。尽管这是一个古老的主题,这首诗却得到极其新颖
-
和友人鸳鸯之什——崔珏翠鬣红毛舞夕辉,水禽情似此禽稀。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采莲无限兰桡
-
屯第三 【题解】 屯卦的卦画结构是下面一个三爻的震卦,上面一个坎卦。坎为水,震为雷,故传统称作震下坎上,水雷屯。《序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