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行村路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经过郊野的一座小村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表现了诗人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诗逐次展开一幅绝妙的田家景物风情图,使人读后为之神往。诗写道:他走近了一个村庄,这时候,天已是黄昏时候,一道金色的斜阳照耀着,农民们劳累了一天,都已回到家中,门外院落的篱笆边,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着。正是烧晚饭的时间,烧煮豆荚、姜芽和社肉的香味,从农舍中飘出。村外的小路旁是连绵不断的稻田,稻谷正在扬花秀穗,这时远远望去,一个人也没有,十分寂静,只见到红色的蜻蜓在低低地飞着,稻叶上爬动着绿色的螳螂。这一派和谐自然的乡村风光,使诗人深深地陶醉了。
诗就眼前所见,精工细描,把农村傍晚的景物一组组摄入诗中,使人应接不暇。诗人没有在诗中倾诉自己的心情,但把自己的情感贯注到了景物的描写中,使整诗洋溢着喜悦欢快的气氛。
如诗的第三句由问句形式出现,明知风光无主,偏要问“谁是主”,便突出了眼前的丰收景象带给人的喜悦,也细微地表现黄昏的岑寂。
第四句写红蜻蜓与绿螳螂,不仅在色彩上很艳丽,在二者之间加一“伴”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蜓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更突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使全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
这首诗的三、四句是名句,它的好处,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专门作了发挥,对理解诗很有帮助。钱先生说:古人诗里常有这种句法和颜色的对照,例如白居易寄答周协律“最忆后庭杯酒散,红屏风掩绿窗眠”,李商隐日射“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韩偓深院“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碧芭蕉”,陆游水亭“一片风光最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乐雷发的第三句比陆游的新鲜具体,全诗也就愈有精彩。
-
南朝·梁·萧子晖 2 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 3 ;对披离之苦节 4 ,反蕤葳而有情 5 。若夫火山灭焰,汤泉沸泻 6 ;日悠扬而少色 7 ,天阴霖而四下 8 。于时直木先摧 9 ,曲蓬多殒 10
-
欧阳修《伊川独游》 欧阳修 绿树绕伊川,人行乱石间。 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出,僧归野渡闲。 岩阿谁可访,尽兴复空还。 欧阳修的诗多受唐人李白、杜甫、韩愈、孟郊等的影响,以气格为主,形成不
-
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地流着。这就是
-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名篇,描绘了离别时的感伤与思念之情。王昌龄巧妙运用了描写性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以芙蓉楼为背景,借助辛渐的离别,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思念之情。诗句简洁而有力,意境深邃,给人以深入心灵的触动。通过这首诗,王昌龄深刻地展示了他作为诗人的才华和对人情之细腻的洞察。这首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誉为王昌龄的经典之作。
-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跻险构灵室,诡制非人功。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咄咄共携手,冷然且驭风。
-
黯然何所为,相对但悲酸。季弟念离别,贤兄救急难。河流冰处尽,海路雪中寒。尚有南飞雁,知君不忍看。
-
无著天亲弟与兄,嵩丘兰若一峰晴。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
-
登高望远也是隋唐五代旅游休闲的重要类型。旅游登高包括登台、登阁、登楼、登山等,常常生成复合型的美感体验。深秋季节,王勃登临滕王阁,百感交集,兴味无穷: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
-
10月21日 广州、武汉失守 : 徐州会战后,日军大举南下。日军大本营御前会议分别于6月15日和9月7日做出攻占武汉和广州的决定。10月7日, 日军第21军主力及协同作战的海军在澎湖群岛之马公完成了集
-
古文·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