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韬光禅师赏析》
该诗首联叙述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颔联与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尾联阐述禅师的平常道行,随缘真心。全诗浑然天成,禅韵缭绕。
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寺分为两寺,而两山相近,进了此山,也就等于进了彼山。
颔联接着细写两寺、两山方位关系,写东西南北相连相近,从流动的云、水写起,正是最好不过,而妙语如珠,一气读来,也恰如行云流水。
颈联仍写两寺关系,而“前台”“后台”“钟声”,已带出第七句“行道处”。前已写尽南北东西,接着又写前后上下,圆转玲珑,无所不到,读来应接不暇。句式与首联固是不同,与颔联也是同中有异,并不犯复,而写花则从后视前,写声则从上到下,丝毫不乱。这六句诗,对仗工整,连续使用叠字,诗味回环。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顿拓无限空间,生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尤其是颔联与颈联,包含了方位只是相对成立的观点。东涧水流,从更东边来看,就是西涧水。南北山云,前后台花,上下界钟,皆是此意。
尾联归结到禅师身上,佛经中本有天女散花的典故,“天香桂子”,正合身份。尾联要收束全篇,不宜再用对句,而末尾“纷纷”又用叠字,则眼前仍是一片缤纷景象,诗虽至此而尽,余韵却悠然不绝。
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诗人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全诗之创格在于章法奇特。诗的前三联,单句为句中对,合句为流水对,即前六句在相同的位置用同字,一句之中前后相对,两句之间上下相对,如珠走玉盘,铿然和鸣,笔势飘逸,流动自然,显示了圆熟的技巧。该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调,是七律之创格。
-
2011年,荆歌要出书法集了,嘱我写了一段话:看荆歌的字,犹若读他的小说。荆歌的小说自由、飞扬、酣畅,几乎一直在高潮中。我想这是荆歌的
-
生活就像一张白纸,白的只能看见你的影子,也许你厌倦了白开水一样生活,也许你想成为一张绚丽多彩的画,也许你摆脱了世俗的纷扰,但你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无奈。以下是关于生活的美文(通用40篇),欢迎阅读。
-
徐兰《出关》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这首诗题目所说的 “关”即山海关,故第一句开头先描述其“凭山俯海”的地理位置,以见天然形势的险
-
古文·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维治平四年七月日(1)
-
王国维《人间词话·灯火阑珊处》经典解读 灯火阑珊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淳真之性情与自然之语言,是陶诗之体和用。其性情之淳真,
-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① 。(《庄子·应帝王
-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光飙。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
西齐辉赫亘山隅,嘉致清风世莫如。乡党名流依绛帐,烟萝幽境似仙居。趋庭子弟皆攀桂,弹铗宾朋总食鱼。汗简传经亚邹鲁,粉牌留咏尽严徐。杯盘互进先生馔,门巷应停长者车。坟籍岂惟精四部,弦歌常见习三馀。玳簪珠履
-
【原题】:潘德久永嘉佳士也闻其能诗久矣而不我过仆一日以小诗挑之遂携古风见访次韵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