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总持寺浮图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总持寺佛塔所望长安景色以及对佛法的感悟。全诗可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三联,描写诗人所望长安之景,一片繁华祥和的气氛;第二层是后三联,写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全诗运用大量佛教典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佛理的理解。
诗的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的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夫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开。
由此,引发了诗人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究从初地至喜欢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化出。此处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初地上累土而成。二句既与塔有关,扣合题目,又具有佛理,构思十分巧妙。
“一窥公德见,弥益道心加”,诗人这里讲述了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满成佛果。
诗的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空香逐落花”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显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气氛。
-
吕本中稍离烟瘴近湘潭, 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 强言风物胜江南。宋室南渡
-
每见田园辄自招,倦飞不拟控扶遥共疑杨恽非锄豆,谁信刘章解立苗。老去尚贪彭泽米。梦归时到锦江桥。宦游莫作无家客,举族长悬似细腰。
-
《养生主》就是一篇专论养生之道的名文,它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就是护养精神生命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
-
[唐]杜甫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以上诗句摘自杜甫名作《
-
【3468】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从莫奈到毕加索(陈传席著,中华书局,6万字,2017年8月第1版,58元)△分上下卷。上卷:中国书画在世界艺
-
廖燕在1747年(康熙十二年)初至广州,为时一年。这一年十二月,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尚之信发动叛乱,三藩之乱起。数月之间,连陷辰州、沅州等地,据岭南六省。此时,斗争性质未明,廖燕寄予复明厚望。于是,在广州写了这首诗,时间当在1747年末,
-
注解:王蒙出生于1年1月,他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1年1月入党,1年1月参加工作。1年,王蒙凭借作品《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年,王蒙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文观止·韩愈·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1
-
【生卒】:1854—1891【介绍】: 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运动主将和“三杰”之一。人称“神圣诗人”。一译“韩波”。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