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节选)·[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唐]杜甫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以上诗句摘自杜甫名作佳人。佳人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时值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杜甫当时已辞掉了华州司功参军职务,挈妇将雏,投奔蜀地,途中越过陇山,来到秦州。全诗写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仍坚贞自守,保持冰清玉洁的节操。清人浦起龙说:“此感实有之事,以写寄慨之情。”(读杜心解卷一之二)因为诗人有实际感受,所以叙写中很自然地迸发出闪耀着哲理性光辉的诗句。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世态人情,厌恶没落的人,万事犹如烛光随风摇晃不定。杜甫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洞若观火。诗中写的“佳人”,原为“良家子”,当年她家官高势大,自己年轻貌美,自然攀龙附凤者驱之若鹜,其夫婿必然尊之爱之。可是经过了世乱,“兄弟遭杀戮”,家破人亡,她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只有“幽居在空谷”,“零落依草木”了,夫婿见到“新人美如玉”也就把她抛弃了。她只有过着变卖典质以度日的生活,在破旧茅屋中忍受饥寒交迫。今昔对比,世态炎凉不言而喻,人情冷暖尽罗其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在山,喻荣华富贵时,“泉水清”比被认为是清白的;那么失掉了原来的地位,离开了早先的环境,也就是“出山”了,当即被人视为污浊的。同为“泉水”,其“在山”和“出山”的环境变化,就被人视为“清”、“浊”不同。这实际上仍是与“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一致的,只是一直言,一喻写而已。过去有人认为这两句,一说妇人(泉水)在夫家(山)是清白的,离开了夫家就是混浊的。一说守节为清,改嫁为浊。都不合此诗上下文意。
清人黄生说:“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这和浦起龙的说法相似。正因为杜甫有生活依据、有实践体验,因而提炼出的诗句,既是此诗的有机部分,又带有普遍性,使人联系各自的阅历,体味社会人生中这种既习见又无理的问题。此诗在封建社会内得到很多人激赏,其原因也就在此。
-
《水仙·水仙花》咏水仙诗鉴赏 陶孚尹 澧兰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从体材上分,内容包括诗歌的体材可以分为那几种,古诗按体裁分可以分为几种,诗歌体材分为几大类。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
-
朝天子·小娃琵琶 乔吉 暖烘。醉容。逼匝的芳心动。 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 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 玉葱。翠峰。娇怯煞琵琶重。 乔吉:12
-
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作品赏析首句一作正月上楼迎春归。幽风:一作幽泥。-----------
-
《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甫田之什甫田之什 甫田之什,包括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kuí)弁、车舝(xiá)、青蝇、宾之初筵10篇。该组
-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 ① ,数称谿工 ② 。文侯曰:“谿工,子之师邪?”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 ③ 。称道数当 ④ ,故无择称之。”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谁邪?”子
-
《牡丹·红白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吴融不必繁弦
-
公乎公乎,提壶将焉如?屈平沈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盘有鱼。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陇亩油油黍与葫,瓦甒浊醪蚁浮福黍可食,醪可饮,公乎公乎其奈居。被发奔流竟何如?贤兄小姑哭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