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赏析》
、 此诗开头两句写自己胸怀壮志,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接着四句转入正题,就日俄战争图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表示诗人不惜牺牲生命,誓将用鲜血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全诗篇幅不长,却情辞激越,令人为之动容。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她以自己的热血履行了自己的誓言。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大气磅礴,展现出意气风发的诗人主体形象。颔联点出观图之事,从而引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干宝搜神记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挖到深处全是灰墨,问学识渊博的东方朔是怎么回事,东方朔说要西域人才知道。到了东汉明帝时,西域有道人来,问道人,回答是:圣经上说,天地大劫将尽,着劫烧,灰墨便是劫烧的余灰。这里借指战火的灰烬,说岂能把大好河山给人作战场,遭受战火的破坏。这两句写忧国怀抱,渴望有救国的志士能出现,也含有以出群之才自期的意思。颈联两句充分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情,并由忧国而思济世。尾联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
全篇所写,都是忧国的思想和救时的抱负,充满动人的爱国激情。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忍看”“拚将”“须把”等词语的运用,将悲愤而激昂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劲健有力。全诗语言浅显明快,风格刚健豪放。情愫真率,披襟见怀;字重千钧,力能扛鼎。一腔豪气喷薄而出,丝毫不见女儿态。
-
名言: 天者,为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句意: 天是万物的始祖, 万物没有天就不会产生。 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
(明)文徵明 会心何必在郊坰①, 近圃分明见远情。 流水断桥春草色, 槿篱茅屋午鸡声②。 绝怜人境无车马③, 信有山林在市城。 不负昔贤高隐地④, 手携书卷课童耕。 【题解】 拙政园在苏州娄门内东北街
-
[十七·一] 阳货欲见孔子 ①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② 。孔子时其亡 ③ 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④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 ⑤ ,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
-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累累弹丸间,琐细成珠琲。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明年菖蒲
-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
-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课堂作业(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全册忆江南作文400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课堂作业,内容包括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古诗词三首相同和不同之处,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全册忆江南作文400字,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复习题《附答案》。《忆江南》我的故乡在江南,江南可美了,那里的风景我可熟悉呢!下面我给你们介绍吧!早上,旭日东升,江面上一片红霞,衬着江畔鲜红的花朵,如同
-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作者: 张翼之 《前汉纪》本名《汉纪》,称它《前汉纪
-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