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张翼之《前汉纪》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张翼之《前汉纪》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张翼之

前汉纪本名汉纪,称它前汉纪,是后世为了区别于袁宏所著的后汉纪。汉纪所记时间和汉书一样,也是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起,到公元23年王莽灭亡为止,共二百三十二年。全书三十卷,分为高祖纪四卷,惠帝纪一卷,高后纪一卷,文帝纪二卷,景帝纪一卷,武帝纪六卷,昭帝纪一卷,宣帝纪四卷,元帝纪三卷,成帝纪四卷,哀帝纪二卷,平帝纪一卷,以王莽当政时事附于平帝纪之后。

汉纪的编撰者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东汉末年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早年丧父,家贫无书,却刻苦为学,博闻强记,过目成诵,十二岁就能讲述春秋。汉灵帝时,宦官专权,他托病隐居。后经曹操辟举供职于他的镇东将军府,旋迁朝廷黄门侍郎,同孔融侍讲宫中,为汉献帝所赏识。

汉献帝喜欢读历史书,却感到汉书内容太多,不便翻检,就命荀悦仿照左传的体例,将汉书加以改编。荀悦于是从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开始,用了三年时间,便编写成了这部三十卷的汉纪。这书虽说是奉命撰写,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他在书中记述“中兴以前明主、贤臣得失之轨”,是“志在献替”,希望汉献帝能有所振作,改变目前这种“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的局面。因此,汉纪是荀悦希望对汉献帝有所启发的历史教科书。

荀悦的改编工作,是把班固汉书里传、志、表的资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适当剪裁,编排到各个帝纪之内。取材范围主要不出汉书,但也有所增益。如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铜马的事迹,就比汉书里的记载较为详细。汉纪全书仅十八万字,只占汉书四分之一的篇幅,而西汉一朝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典章制度等,都有条不紊地记载了下来。所以,汉纪向来有“词约事详”之誉,甚至是“历代褒之,有逾本传”。

梁启超很称赞汉纪,说它是“善钞书者”。荀悦确实是用编年的方法去“钞”汉书,但不是简单的钞,而是把纪传体中一些成功的记叙方法运用了进去,这正是汉纪不同于它以前的编年史的特点之一。它在记叙人物活动或重要事件时,能突破时间界限,根据需要有时补叙前因,有时备述后果,或兼及同类的人和事。从此,编年史也可以跟纪传史一样自由地和广泛地记载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如记人物事迹时,就采用纪传史的“人经事纬”的记叙方法,以人物为本位去编排史事,从而克服了过去编年史记人不完整的缺点,而且为编年史写人物找到了一条新路。

正因为汉纪在我国古代编年史(特别是断代编年史)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发凡起例的作用,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同汉书被视为我国古代断代编年史和纪传史最早的代表作。因此,我国古代最主要的两大史书体例纪传体和编年体,也就被称之为“班、荀二体”。

汉纪的另一个特点,是精心撰写史论。它在每篇帝(后)纪里,加进“荀悦曰”的因事而发的史论,用以总结为政的得失,给人以启示。同时,也是作者政治思想和史学思想的集中反映。例如,两汉田赋,由什五税一,三十税一,甚至百一而税,灾荒之年,更“诏除田之租税”。对这种减免田赋的措施,班固以后的史学家多当作惠政加以歌颂。董仲舒和王莽等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作过批评,都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荀悦在汉纪孝文皇帝纪下评论说:“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今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豪强”。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荀悦的这种分析是至理名言。其他如批评汉武帝修陵墓等,也很可取。只是有的史论过于冗长,还有的为天人感应说辩护,就显得思想迂腐了。

总之,编年体本是我国最古老的史书体例,但是,从春秋到左传都没能把编年体的规模完备地建立起来。自司马迁创造的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纪传体史书史记出现以后,编年体就绝而不传。直到荀悦,才把编年体重新恢复,并加以完备,使之成为同纪传体并驾齐驱的一种史书体例,从而为我国史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汉纪的影响下,两晋、南北朝时期,编年史的编撰,形成了空前的高潮。如晋人袁宏的后汉纪、孙盛的晋阳秋,南朝沈约的齐纪、裴子野的宋略等。到北宋司马光更是集汉纪以来编年史发展之大成,撰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他在该书中通过“臣光曰”的形式议论政事得失,也是效法汉纪的。

汉纪自北宋天圣年间后,已无善本,明代嘉靖时黄姬水所刊印的较好,间或亦有讹误,四部丛刊影印的汉纪就是这个本子。清代康熙年间,蒋国祥、蒋国祚将汉纪和后汉纪合刻,并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

猜你喜欢
  • 咏花诗词之《咏蔷薇》全诗原文鉴赏

    谢朓 低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 发萼初攒紫,余采尚霏红。 新花对白日,故蕊逐风行。 参差不俱曜,谁肯盼薇丛? 谢朓(464—499),字玄晖,南齐代表诗人。因与谢灵运前后齐名,故世称“小谢”。曾任宣城

  •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南山纪游之作,掇拾眼前景物,却涉笔成趣,寓意深刻,

  • 校雠学

    校勘文字、订正错讹的学科。又称 “校勘学”。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文字错误、脱衍、错版缺页以及诸如此类的情况,校勘文字、订正错讹,以求得到古书的原貌或正本,便成为历代许多学者终生致力于斯的一门学

  • 心与活法

    【4870】心与活法(〔日〕稻盛和夫述,日本KCCS管理咨询株式会社编,曹寓刚译,东方出版社,12 8万字,2020年6月第1版,59元)△三部分:1

  • 国学名句“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出处和解释

    【名句】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古代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能想到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能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了能想到别人的劳苦。说明推己及人,

  • 杜甫《寒食夜苏二宅》全诗赏析

    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 《浣溪沙·[宋]晏殊》原文与赏析

    [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 唐宋词之赵长卿《临江仙暮春》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临江仙 暮春》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①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② 【注释】 ①中酒:醉酒。②南浦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处】唐崔颢《 黄鹤楼 》。 【意思】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走 了,这里空留下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 再也不返还,唯有天上的白云

  • 苏轼《寄周安孺茶》全诗鉴赏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従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鹿门有佳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