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赏析》

横波亭在江苏赣榆县的河边,金时属青口辖区。金将移剌粘合驻防 其地,“杨叔能,元裕之皆游其门,一时士望甚重。为将镇静,守边不 扰,军民便之”(刘祁归潜志)。当时蒙古崛起北方并已南侵,破 中都燕京,入潼关。曾经为宋人饱尝的民族耻辱,金人同样地尝到了; 曾经为宋人抒发过的民族忧患与义愤,也出现在金邦的爱国志士笔下。 青年元好问登上横波亭,感时的激情澎湃胸中,不能自已,因对青口统 帅移剌粘合有所寄托,为他写下了这首气概不凡的七律。

笔立在河上的高亭,本给人以孤危之感;登楼远望,则会自然地引 起一种古今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怀。诗人首先就抓住这种深刻感受,写出 豪迈的诗句:“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注意“插飞流”这个 说法,似乎本应写楼高插天,然而“突兀”二字已有横空出世之意,因而 诗人还要多写一重险要,即横波亭的下临飞流,从而也暗点“横波”亭名 之来由。第二句是对横波亭气势的比拟夸张。“百尺楼”本出自刘备对许 汜说的一句盛气凌人的话,因为牵涉到陈元龙事(详前论诗析 文),所以元好问熔铸为“元龙百尺楼”一语,辞采雄壮。大概是因其事 本豪,而“元龙”这个字号也很大气的缘故,总之这一词语颇使诗人惬 意,所以一再用到。但“元龙百尺楼”毕竟是子虚乌有的楼,所以说“气压元龙百尺楼”就格外有味。似乎天下临水之楼,竟无一可与横波亭比 拟,只能拟之于想象中的“元龙百尺楼”。同时也暗用刘备语意,谓移剌 粘合远非别的将帅可比。正是“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李 商隐),期许之意贯彻篇终。

青口去大海很近,诗人面对“飞流”,很自然地想到这一点,同时在 诗中将大海揽入,也更有气势。“万里风涛接瀛海”句出杜诗“万里风烟 接素秋”(秋兴),而将时间范畴换为空间范畴。“接瀛海”点出江 流去脉,而“万里”还兼关江流来龙,此句包括之大亦非杜莫比。紧接便 是抚今怀古:“千年豪杰壮山丘。”无论是就时局还是登临题材本身而 言,怀古似乎都是应有之义,这使读者联想到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写下 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不同的是,辛词叹 国中无人,而元好问诗庆金邦得士,那移剌粘合大将,是被包括在“千 年豪杰”之内的。诗人这样推重其人,当然是有所期待的。

接下去似乎应该写写形势才对,然而诗人却用苍劲之笔画出一派江 景,酷肖杜甫的秋兴:“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句中 平列六个名词和“秋”“夜”这一时间概念,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形成 一派清寒江景,雁唳长空,鱼潜水底,更增加画面的清寥。而在这一派 苍凉惨淡肃杀的秋夜景色中,读者隐约可以感觉到时局艰危在诗人心中 引起的忧患意识,它已不自觉地渗透在景物之中,“如空中之音,相中 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

秋兴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为遗山诗所本。而此诗不言“寂 寞”,“寂寞”与“冷”意转深。

诗的结尾进而化用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抒发作者 报国热情并以收复失地期许对方:“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 州。”其时金邦立足中原已久,作者以神州儿女自居是无可非议的,就像在南边唱着“何处望神州”的辛弃疾以神州儿女自居一样无可非议。爱 国主义是中华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对汉人是如此,对女真人同样如 此。令我们十分惊异的是,遗山此诗与辛弃疾在南方“过南剑双溪楼”写 的水龙吟,从立意造境遣词用典上都十分神合。辛词就像是倒说过 去的: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 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 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 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略为不同的是,辛词悲壮,元作豪壮。而强烈的爱国意识则并无二 致。除了在行政地域上的敌对,可以说,两位作家在文化心理结构上已 没有什么差异。由于政治上的对峙和时间上的接近,元好问似乎不大可 能读到这首辛词。它们之间的神似,只能说是英雄同感,不谋而合。

猜你喜欢
  • 《容斋随笔·王荆公上书并诗》译文与赏析

    王荆公上书并诗王荆公上书并诗 【原文】 王荆公议论高奇[1],果于自用。嘉祐初,为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财力日以困

  • 优美文字(精选230条)

    文字是人类用表义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的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美文字(精选230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苏轼《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全诗鉴赏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

  • 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台

    【注释】 选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序》。 直寻,即直抒胸臆。陈廷杰《诗品注》解释说:“钟意盖谓诗重在兴趣,直由作者得之于内,而不贵用事。” 【赏析】 南朝梁钟嵘认为,文学创作应当直抒胸臆,反对隶事用典

  • 古诗词的阅读指导(古诗文阅读答题技巧)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的阅读指导,内容包括浅谈如何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

  • 白居易《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全诗赏析

    野艇容三人,晚池流浼浼。悠然倚棹坐,水思如江海。宿雨洗沙尘,晴风荡烟霭。残阳上竹树,枝叶生光彩。我本偶然来,景物如相待。白鸥惊不起,绿芡行堪采。齿发虽已衰,性灵未云改。逢诗遇杯酒,尚有心情在。

  • 释志南《绝句》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短篷:带篷的小船。杖:拄着。藜(l):一种植物。这里指用藜茎做的 手杖。杏花雨:杏花开时下的雨,指微微的春雨。

  • 苏轼《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全诗鉴赏

    君家有二镜,光景如湛卢。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蓿飞电着子壁,明月入我庐。月下合三壁,日月跳明珠。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 作品赏析原题: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异其一如芭蕉其一如莲花梦

  • 李国新《领导爱看官场小说》

    老刘在乌乡工作多年,业务写作多年,尤其擅长写机关上的事儿,很多人说这是官场小说,发表了后拥有很多读者。只要到乌乡工作的领导,知道机

  • 白居易《重酬周判官》全诗赏析

    秋爱冷吟春爱醉,诗家眷属酒家仙。若教早被浮名系,可得闲游三十年。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