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蝉赏析》
“一襟余恨宫魂断”。起笔不凡,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据马缟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词中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词的起笔直摄蝉的神魂,从而避开了蝉的环境和形态。“年年翠阴庭树”,齐女自化蝉之后,年年只身栖息于庭树翠阴之间,于孤寂凄清的环境之中处活着。写蝉在“翠阴庭树”间的鸣叫声。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声声凄惋。蝉在哀鸣,如齐女魂魄在诉怨。“离愁深诉”承上“宫魂余恨”,“重把”与“年年”相呼应,足见“余恨”之绵长,“离愁”之深远。
“西窗过雨”,借秋雨送寒,意谓蝉的生命将尽,其音倍增哀伤。然而,“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雨后的蝉声却异常宛转动听,清脆悦耳,恰如击打玉佩流过夜空,又如玉筝弹奏声在窗外起,令闻者极为惊讶。“瑶佩流空,玉筝调柱。”形容蝉声,它使人联想到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素腰悬佩,悠然弄筝。这位女子或许就是齐女宫魂生前的化影吧!一度欢乐与“西窗过雨”后的悲哀相对照,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对比。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是赋蝉的羽翼,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长期无心修饰容颜,妆镜蒙尘,失去了光泽。既然如此,此时何以如此着意打扮?不甘寂寞还是心中有所期待?这里的“为谁”和上文“怪”字呼应,实为怜惜。
上片咏蝉,从正反两面互为映衬。转而写蝉的饮食起居。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词从“金铜仙人”故事写入,含意深远,用事贴切,不着斧痕。据史载,汉武帝铸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于建章宫。魏明帝时,诏令拆迁洛阳,“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李贺曾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句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以餐风饮露为生的蝉,露盘已去,何以卒生。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写哀蝉临秋时的凄苦心情。蝉翼微薄,哪堪阵阵秋寒,将亡枯骸,怎受人世沧桑。
“馀音更苦”,蝉之将亡,仍在苦苦哀鸣,令人顿觉凄苦异常。“馀音”与上片“重把离愁深诉”呼应。“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清高”意谓蝉的本性宿高枝,餐风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许的贤人君子。哀音飒飒,苦叹造化无情,结局竟如此辛酸。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光明突现:夏风吹暖,柳丝摇曳,那正是蝉的黄金时代。辉光是虽甚,但已属昨日之黄花,欢乐不再,徒增痛苦而已。
花外集和乐府补题中都收录了这首词。乐府补题为宋遗民感愤于元僧杨琏真伽盗发宋代帝后陵墓而作的咏物词集。词中的齐后化蝉、魏女蝉鬓,都是与王室后妃有关,“为谁娇鬓尚如许”一句,还有可能关合孟后发髻。词中运用金铜承露典故,隐射宋亡及帝陵被盗事。咏物托意,且以意贯串,无有痕迹。
这首词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开始由蝉的形象联想到宫女形象,由宫妇含恨而死,尸体化为蝉长年攀树悲鸣的传说,为全章笼罩悲剧气氛。“病翼”、“枯形”,是形容饱尝苦难的遗民形象。最后以寒蝉“漫想”二字,一笔将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尽之势。全词以寒蝉的哀吟写亡国之恨,词人哀吟,宛如寒蝉悲鸣,既贴物写形、写声,又超物写意,不失为一首咏物佳作。
-
陈师道 枝枝叶叶绿暗,重重密密红滋。芳心应恨赏春迟,不会春工着意。 晚照酒生娇面,新妆睡污胭脂。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 本篇所咏的是石榴花。第一句写绿色的枝叶,第二句写红色的花朵:“枝枝叶叶绿
-
[唐]戴叔伦门掩青山卧,莓苔积雨深。病多知药性,客久见人心。众鸟趋林健,孤蝉抱叶吟。
-
曾遭飞语十年谪,新受恩光万里还。朝服不妨游洛浦,郊园依旧看嵩山。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暂时闲。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作家、“持不同政见者”索尔仁尼琴(1918— )的中篇小说。它写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劳改营的生活。主人公舒霍夫在卫国战争中被德军俘获,后逃回苏军阵地,未得到
-
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人间隐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
-
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时瞻宪臣重,礼为内兄全。公程傥见责,私爱信不愆。况昔陪朝列,今兹俱海壖。清觞方对酌,天书忽告迁。岂徒咫尺地,使我心思绵。应当自此始,归拜云台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建言献策古诗词,内容包括古代建言献策的佳话,形容齐心协力,献计献策的诗句,用示表示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就一定能找到方法诗句,谚语,格言。魏征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 魏徵全身像[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
-
【注释】 选自唐·柳宗元《种树郭橐(tuó)驼传》。 仇之:以之为敌。 【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通过郭橐驼栽培、管理树木的方法,说明为官治民的道理,与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
-
兔园春雪梁王会,想对金罂咏玉尘。今日相如身在此,不知客右坐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