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佩令·自题词集赏析》
上片抒发壮志难酬,抛却浮名、填词传恨的苦衷。词的开端:“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这是说,词人的性格,本来是豪爽刚毅的,与豪侠结友,佩剑自随,想建立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处处碰壁,洒尽涕泪而已。接着写“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在其词集中,虽有一些艳词,不过是空中传恨而已,并不曾在青楼歌馆,留连声色。但强调其空中恨的词只有“一半”,而另“一半”也许并非空中传恨,所以用词甚妙。
下片揭示其词学宗旨和落拓失意的情怀。换头写“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词人认为秦少游之词,偏于柔婉;黄山谷之词,偏于奇崛。他对张玉田崇尚清空,乃奉为圭臬,认为己词之风格,与玉田接近。接着写“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这几句是照应开头,壮志未酬,垂暮之年,封侯无分,只好“老去填词”,落拓江湖而已。这与辛弃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捏英雄泪”之句,用意相同。英雄失志的悲哀与无可奈何的愁绪,跃然纸上。这种结语,又与开端互相映照,显得结构谨严。
这首词以自述式的描写,活画出一个失意丈夫形象,他因大志难酬而调怅唏嘘,只好舞弄文墨,借填词来写其怅恨,以声色来消其心中块垒。词人意兴颓丧,且又笔致冷隽,使全词笼罩着一片灰暗凄切的消极情调。然柔中有骨,字行间仍使人感受到作为一个词人的主人公不懈努力的精神。壮志既不成,干脆愤而填词,以遣情怀,这正是词中所着力表现的题旨。这首词尽管用典良多,却给读者以自然浑成感,毫无琐屑堆砌之病。
-
水龙吟 汪元量 鼓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 驼背模糊,马头呍眩???耗骸
-
孤云孤云出岫本无心①,顷刻翻成万里阴。大地苍生被甘泽,成功依旧入山林。①“孤云”句,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说
-
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生于山西定襄县,远祖系蒙古族。 1943年考入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55年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70年代在湖北干校劳动
-
【原题】:石过青渠壁间有何人者诗欲梓潼神君戒杀以从佛神君初以孝廉举岂自污于一饮一食之间为哉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试以此语为解嘲并赋小诗呈时发县大夫一笑
-
《勤于学问,谓之懿德.》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勤于学问,谓之懿德。》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玉台体(选一) 作者: 权德舆
-
抢雨 一尽管已过七夕,清晨与夜晚秋意日浓,但炎炎的夏日远没有走到尽头。垄头陌上,田间瓦舍,沟沟壑壑里,短衫与凉鞋依旧是这个季节里村
-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① ;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 ② 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九) 注释 ①在认识上,孔子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上智而下愚;上智的圣人
-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干事业之心产生于谋虑, 成功于努力, 失败于骄傲。 不谋虑就不会产生事业之心, 不努力就不会成功, 不骄傲就不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