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篇赏析》
灵芝篇是曹植早期的一篇五言诗。在这篇诗里,他托物言志,意想用世济国。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四句,写灵芝的光华。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灵芝不生在中原,而是 “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东汉张衡西京赋),它何等珍贵。而且与洛滨的朱草相辉耀。王者有盛德则此草生,更突出了灵芝的高贵,作者打下伏笔,表面写草,实际为以后写人定下了基调。
第二部分,是从“天灵感至德古”到“不知何用归”,列举众多古代孝子如何尽孝道,作者赞颂他们的品德如灵芝之光。作者列举了“虞舜尽孝于田,烝烝不违”、“伯瑜慈母笞而不痛,彩衣以娱”、丁兰早孤,刻木当亲”、“暴子犯罪亡形、免戾全名”、“董永家贫,举假以供养”等故事。这些孝子,以孝为先,以孝为德,以孝为乐,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曹植之所对他们如此推崇,是在宣传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当时一个重要选官制度是孝悌力田,奖励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德行的人和能努力耕作者,让他们受赐爵、赐帛或复其身(即免除徭役)等。孝悌力田与““三老”同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并作为定员。
第三部分,是从“古时有虞舜”到“洒泪满袆抱”,写由于孝行感动了神灵,人们将得到回报,这就像人食了灵芝草一样,能起死回生、长生不老。它写了“天灵、神女”的感受,写了“皇考、蓼莪”的悼念,写了“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的感慨。这里作者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第四部分,是从“乱曰”到“末尾”,写由此得到的国强民和的奇效,暗寓灵芝的独到之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是统治阶级的一贯思想,诗何文到此,用了“乱曰”。乱曰,本原是屈原离骚体结尾的一种形式。离骚体有发端,有展开,有回环,照应,它不拘于古诗的章法,创造了自己的章法,采用“乱曰”、“讯曰”的形式结尾,对全诗内容或主旨进行概括和总结,这首诗也是这样。作者说,依以上的情况来看,结果将是:国家“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不失仪,比屋皆仁贤”;个人“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从上到下,国泰民安,和睦和谐,寓意这就像灵芝的光华。
曹植的这首诗,表达了它企图建用世济国的意思想,具有时代性政治的、社会性,在这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诗歌艺术上用美好的灵芝来作比喻,生动形象。在创作方法也有创新,尤其对五言诗来说。过去,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到了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有一定的成份。而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既能描写复杂事态的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这首诗就是例证。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
【原题】:离临安日范伯达送茶约至钓台烹之正月十八日宿台下兼简务德
-
【名句】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语出《汉书·岑彭传》。人苦于不知道满足,既取得了陇,又希望攻蜀。后概括为成语“得陇望蜀”。形容得寸进尺,贪心永不满足。陇:今甘肃省一带。蜀:即今四川
-
【4627】读懂中国制造2025(吴晓波等著,新经济导刊编,中信出版社,24 4万字,2015年11月第1版,58元)△上下篇7章:上篇背景篇:①中国制
-
作者: 郑文 【本书体例】
-
·侯 白· 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杨素每闲闷,即召与剧谈。尝岁暮,无事对坐,因戏之曰:“有大坑深一丈,方圆亦一丈,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此人低头良久,乃问云:“有梯出否?”素曰:“只论无梯,若论有
-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出处】唐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 【意思】三川一带的叛军横行纷乱如麻,士族百姓纷纷南逃似混乱永嘉。只要起用隐居东山
-
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凛凛悲秋意,非君谁与论。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在成都作,时史朝义未平,故云“何日通燕塞。”东川,属蜀潼川。故人
-
王 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
-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释】 (1)此诗二首,作于徽宗崇宁元年(1102),作者时年五十八岁。岳阳楼:建于今湖
-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山峰岩谷·峰峦”类的诗句。 巍峨的青山气势峥嵘,仿佛因我的归来而特地显露出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