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赏析》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歇拍“人生何处似樽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
典源出处 《南齐书 庾杲之传》: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出为王俭卫军长史,时人呼俭府为入芙蓉池。《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乃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
-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晓吹员管
-
曾惊秋肃临天下,② 敢遣春温上笔端。③ 尘海苍茫沉百感,④ 金风萧瑟走千官。⑤ 老归大泽菰蒲尽,⑥ 梦坠空云齿发寒。⑦ 竦听荒鸡偏阒寂,⑧ 起看星斗正阑干。⑨ 【注释】 ①鲁迅日记1935年12月5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的平起仄收,内容包括诗词中平起仄收是怎样判断的,什么是诗词平起仄起,提供几首经典平起仄收的诗谢谢越到越好。以今音来讲,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知。古音来讲,平分阴平阳平,上去入为仄。今音就是取消了入声。平仄是近体诗的要求,就是自唐以后的格律
-
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福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致远有余力,好奇自贤侯。因令江上根,结实夷门秋。始摘才三四,金奁献凝旒。公卿不及议,天子百金酬。岁久子渐多,累累枝上稠。主人名好客,赠我比珠投。博望昔所
-
叙怀 作者: 徐月英 【原
-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
-
【名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注释与译文]浑,全。游丝,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使心绪彻底摆脱缭乱不宁的状态,能够象这百尺长的游丝一样轻松悠闲呢?诗人在欣赏烂
-
导读:我倚身暮色,是你的绝色,成就了我的颜色。你来那时,风正微凉,光正温暖,花正初开,一切,都刚刚好。一轮孤月下一个孤独的你,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孤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情散文,希望对你有用! 爱情散文1 夜里很肃静,肃静得连喘气的声音都能听得见,满屋的香象被墙隔着,看得见却摸不着,仿佛距离就在咫尺,却难以突破,心里难痒得要命,却始终突破不了自己。香就象在头顶飘荡,还象被香吸引,不约而同的往她的房间看去,那美叫他止不住的想,仿佛在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