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赏析》
这首如梦令,毛氏汲古阁本题作有寄,傅榦本调下注云:“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公时翰苑。”当是元祐元年(1086)九月以后,元四年三月以前,苏轼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所作。词中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城之意,是作者当时特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归去,归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说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补充要急于“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
这首词,是程垓词的代表作之一。在宋金元词苑中,该词牌仅此一篇,程垓的词虽传诵正文,又曾选入《花草粹编》,但因其是一种“僻调”,形式奥妙,写作难度大,不易效仿,所以后人继承这种词风的很少。 上片写离情之苦,侧重抒写离别时欲留不得、欲
-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膈。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若人道德
-
在我的童年,眉山最早是以一种传说出现的。我出生的青神县,与眉山和峨眉山都很近。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提起这两个地方。开始时有点蒙,就
-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
-
七星岩,又名星湖,在广东肇庆市北郊,由7座陡峭的石灰岩山体组成,布列似北斗七星,故名。其风景以湖岩石洞取胜,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之称。诸岩北倚山崖,余三面被湖水环抱,湖面460万平方米,被蜿蜒
-
桂林巖洞杂咏:冷水巖昔人谓桂林山水甲天下,非以巖洞胜乎?岁甲午(1),余度岭(2),日与桂人士游宴江山,其峭壁削成,鋭峰攒列(3),困云奇
-
芦苇,灵性,择水而生。鲁北东营,因有母亲河——黄河流经并入海,因而,广袤的土地之上,河叉纵横交错,像母亲手臂上的血脉,芦苇,也因此
-
《梅花·玉楼春东山探梅》咏梅花诗鉴赏 刘镇泠
-
突喊,哭跃,悲哀极度的舞蹈,血脉愤兴的狂歌,挥动着,旋转着那些表现热情灿烂的千万个旗帜;震吼着,嘶哑着那为苦闷窒破了的喉咙; 鼓荡起,冲发起,吹嘘起平地的狂飙横澜。呵! 呵! 这不是在那万头攒动中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