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赏析》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
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花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知
-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
-
【原题】:十一月十三日宿东林是日小雨不见庐山戏留绝诗于方丈
-
《熙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高乃依(1606—1684)的代表剧作。《熙德》的故事情节直接取材于西班牙剧作家吉伦·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主人公唐·罗狄克是西班牙卡斯第王国战功显赫的老
-
“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
-
长告今朝满十旬,从兹萧洒便终身。老嫌手重抛牙笏,病喜头轻换角巾。疏傅不朝悬组绶,尚平无累毕婚姻。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事了人。
-
【诗句】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出处】唐张九龄《 望月怀远 》。 【意思1 】一轮明日从海上慢慢升起,远在天边的亲 人这时候一定和我一样在凝视着它。后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 念之情。 首句写大海月出
-
名言: 凌冬不改青坚节,冒雪何妨色更苍。 注释: 凌冬: 处在严寒的冬天。 句意: 严冬不能使它改变青色的骨节, 霜雪不能妨碍它颜色更加苍翠。 出处: 宋·朱淑真《竹》
-
苏明允权书九 高帝 汉高帝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
-
[清] 严 复 英国名学家穆勒约翰有言 ② :“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 ③ ,非谙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笃信 ④ ,而叹其说之无以易也。岂徒言语文字之散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