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怀赏析》
“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 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 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 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 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 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
帝城春日帽檐斜,二陆初来尚忆家。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生平贺老惯乘舟,骑马风前怕打头。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皆世所传钱氏故事。)西台妙迹继杨风,(凝式)。无限龙蛇洛寺中。一纸清诗
-
【原题】:大雨水忧三堰决坏且念吾挺之在病无与共此忧者四走笔为问四首
-
曹操《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代末年,主荒政谬,外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速归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速度的古诗词,离别、相思的古诗词速速速尽量多谢啦,含有归字的古诗。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杜甫【北征】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水急客
-
作者: 〔黎巴嫩〕哈·纪伯伦 【原文】: 浪之歌 我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山峰岩谷·石壁
-
今岁日馀二十六,来岁年登六十二,尚不能忧眼下身,因何更算人间事。居士忘筌默默坐,先生枕麹昏昏睡。早晚相从归醉乡,醉乡去此无多地。 作品赏析原注:来篇云:共相呼唤醉归来
-
敦煌曲子词叵耐灵鹊多满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
-
适合小学四年级的现代古诗词(急求,适合小学四年级小学生朗诵的现代诗,马上要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适合小学四年级的现代古诗词,内容包括急求,适合小学四年级小学生朗诵的现代诗,马上要用,四年级小学生写的现代诗,四年级小学生现代诗。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
-
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萧条长风至,千里孤云生。卑湿久喧浊,搴开偶虚清。客游广陵郡,晚出临江城。郊外绿杨阴,江中沙屿明。归帆翳尽日,去棹闻遗声。乡国殊渺漫,羁心目悬旌。悠然京华意,怅望怀远程。薄暮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