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红梅赏析》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好睡慵开莫厌迟”,“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连,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象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出处】唐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一) 》。 【意思】今天,谁知我独自前来品赏兰桂的芳姿,只是为拳拳服膺于她们的高洁品格。 【全诗】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① ,于厅事之东北角 ② ,施八尺屏 障 ③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④ 。众宾团坐 ⑤ 。 少顷 ⑥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⑦ ,满坐寂然 ⑧ ,
-
刘昶是宋文帝第九子。前废帝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诗的前两句写边关之景。白云之“来”,黄沙之“起”,充满了动感,既传写出边关特有的风云之气,也造出一种紧迫压抑的情..
-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 ① ,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 ② 若是,效 ③ 而为之者相属 ④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
-
【原题】:肩吾摘傍梅读易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惟发之用韵答赋
-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
禄俸优饶官不卑,就中闲适是分司。风光暖助游行处,雨雪寒供饮宴时。肥马轻裘还粗有,粗歌薄酒亦相随。微躬所要今皆得,只是蹉跎得校迟。 作品赏析【注释】:风光暖助游行处?雨雪寒供饮宴时七律《闲适》作于洛阳,
-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欧阳炯《春光好》欧阳炯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 ① ,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 ② ,花偎雪坞浓香 ③ 。谁把金丝裁剪却 ④ ,挂斜阳。 注释 ①万汇:万物。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上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 下一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翻译:有时候,天长地久的情感也会有尽头,但是这份爱恨缠绵却没有结束的时候。【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天长地久都有个尽头,惟有此恨是不会有断绝的时候。谓唐玄宗与杨贵妃生离死别,抱恨之深长。“天长地久有时尽”,现在多 -
[唐]李白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