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庙赏析》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清]屈复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青春无价宝,往往是人到了中
-
[原 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①慧褒②始舍③于其址④,而卒⑤葬之⑥;以故其后名⑦之曰“褒⑧禅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⑩也。距其院东(11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12)其乃(13)华山之阳
-
作者: 边国恩 【作家简介】崔曙海(1901—1932)是朝
-
《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之什,是一组主题鲜明而单一的雅乐,包括南有嘉鱼、南山有台、由庚、崇丘、由仪、蓼萧、湛露、彤弓、
-
平明送葬上都门,绋翣交横逐去魂。归来冷笑悲身事,唤妇呼儿索酒盆。
-
楔 子年伯鸥是我的一个“发小”,很各色的一个人物。此人不光行为举止与众不同,常做些出人意料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而且其外观也很有特色,
-
北宋理学家程颢撰有《识仁篇》,他以“天理”为“仁”,着重将孔子的“仁者,人也”的思想作了深层的阐发,颇多新意。
-
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
-
【原题】:余壬子秋丁太夫人忧因取藏经看阅至甲寅春以病眼且止然将及一半矣尚朝晚岁毕此志愿但两年来有烦主藏上人昕公取送良劳因以一偈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