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不寐倦长更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不眠夜行的小词。
起句“不寐倦长更”中“不寐”二字异常醒目,耐人寻床,是全词的根。“倦”字借“不寐”自然生发出来,揭示出因无眠而生倦怠的逻辑关系,可以想见词人心绪的烦闷了。第二句又从时序上因承上句,貌似平谈,却是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过渡。第三、四两句,笔锋一顿,停留在出门所见所感上面。“月寒”句在点明季节之余,更以“寒”、“冷”二字借物传心,将心中抑郁愁闷之情隐隐带出,是这首词重心所在。最后一句着笔于月寒竹冷,被疾风拍打的窗户在深夜回想,以景结情,自然收束,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妙笔。
此词是典型的即景即情之作。全诗尽透作者的愁苦之情,夜不能寐更添几番寂寥之意,风呼啸体现了作者的一路坎坷,寒月凄凄,心中的苦闷只有随秋竹落落归寂罢了。
-
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那一时代,他把芳菲的春景、闲适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状况联系起来写,表达了内心极度的欢愉,毫无粉饰太平之嫌,写得真实、健康、开朗。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者即是年过花甲的作者自己。这就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
-
陟玉峦兮逍遥,① 我登上昆仑山停留片刻, 览高冈兮峣峣。 看到高高山冈巍峨雄壮。 桂树列兮纷敷,② 山上桂树排列错杂纷披, 吐紫华兮布条。③ 枝叶茂盛紫花朵朵开放。 实孔鸾兮所居, 这里适宜栖息孔雀凤
-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
【原题】:同谢水部陈山人游虎丘王进士赠华荡酒与高家惠泉伯仲也
-
钴鉧潭,位于今永州市芝山区柳子街旁的愚溪之中。《钴鉧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二篇。通过对钴鉧潭美景的描写,揭露了当时徭役沉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
-
黄鸭叫水陆洲在长沙城西湘江中,洲长十里,南北略与老城区相当而南端更长。湘江大桥跨洲而过,汽车可从一道支桥下去,向南直达“橘子洲头”
-
临高台无名氏【原文】临高台以轩[1],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2],黄鹄高飞离哉翻[3]。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收中[4]吉。【注释
-
非: 不是。孰: 谁。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源自《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春秋时,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次,厨师送上来的熊掌炖得不透,被他当场处
-
【注释】:此词小序极为重要,它点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胡铨(字邦衡)贬到新州以后,继续写了一些慨叹国事的词作。这些词作通过彭德器传到了张元幹手中。他读后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和韵词。词题中的彭德器,生平事迹不详。据胡铨《澹庵先生文集
-
十方三界世尊面,都在东坡掌握中。送与罗浮德长老,携归万窍总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