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诗开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敌方入侵的信息接连传入京城,汉军征集马队,屯驻广武,分遣精兵,出救朔方。前两句“羽檄”、“烽火”用互文见义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后两句为一触即发的生死搏斗埋下了伏笔。

  诗进而表现了胡焰嚣张,天子震怒的严重局势:“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胡方利用深秋弓坚矢劲,大举入犯,汉方天子震怒,使者促战,相望于道。四句有力地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很能唤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用两联工整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颇有先声夺人气势。“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石径迂折,飞粱直跨,大军行进,秩序井然。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前两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跋涉辛苦,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后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缘、度、流、被四字,分别起了传神点睛作用。

  然后着重描写进入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疾风冲塞而起,沙砾满天飘扬。战马瑟缩,不能奔驰,劲弓冻结,难以开张。这四句把边塞风光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很自然地为英勇顽强的壮士安排好一个典型环境,使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可贵战斗精神有效地得到显示。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他们必须在紧急关头付出最大牺牲。诗人用九歌·国殇礼赞勇武刚强、死于国事的“鬼雄”的辞语,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寄托了他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这两联流传万口,几乎成了封建时代衡量忠良行为准则的诗句,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此诗在思想与艺术上能达到较完美的统一,是由于紧凑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其中紧凑的情节,更起了重要作用。它由边亭告警,征骑分兵,加强防卫,进而写到虏阵精强,天子按剑,使者促战。然后着重写了汉军壮伟场面和战地自然风光。最后以壮士捐躯,死为国殇的高潮作结。

  贯串于上述紧凑情节中的,是各种生活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空间。活跃其中的,有交驰的羽檄,连天的烽火,雁行的队列,鱼贯的军容,箫鼓的节奏,旌甲的辉光等。尤其是疾风起,沙砾场,马瑟缩,弓冻凝的边塞风光画面,“神气光舞”(陈祚明语),“分明说出边塞之状”(朱熹语),更为此诗增添了艺术光彩,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

  上述画面从多角度进行描绘,而位于其中心的,则是壮士的英雄群像。不只征骑、分兵、缘石径、度飞粱、吹箫伐鼓、执旌被的严峻时刻,他们的形象也十分耀眼。尤其是时危世乱之际表现的忠节,更突出地闪现了英烈们为国献身的思想亮光。

  鲍照没有边塞生活的直接经验,却写出了成功的边塞作品,很可能是因为他善于把自己积累的北方边塞生活的间接知识和前辈作家的创作经验艺术地结合起来,他能自出心裁,自显身手,为南朝诗坛开出一朵奇葩,说明他对庄子逍遥游“有待”、“无待”的境界,是很领会的。

  • 上一篇: 《卜居赏析》
  • 下一篇: 《蚕妇吟赏析》
  • 猜你喜欢
    • 记忆与遗忘

      记忆与遗忘我们应该记忆的事,最易遗忘。我们力求遗忘的事,反而记忆。昨天我有要事,非立时立刻打电话到家里去关照不可。突然之间,匆促之

    • “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蜜不甜”的意思,出处,故事

      此语源于汉代。刘秀在洛阳称帝之后,吃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有一天,他想换换口味,便想起当年逃难时吃的苜蓿芽糕,香甜可口,于是下旨让厨师给他做苜蓿芽糕。 不一会儿,内侍端来一盘苜蓿芽糕。刘秀尝了一口,

    • 唐宋词之苏轼《水龙吟》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水龙吟》 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① 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予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 ② 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③ 觉而异之, ④ 乃作此曲,盖越

    • 陈村 给儿子

      作者简介 陈村,原名杨遗华,男,回族,生于1954年,上海市人,早年家境贫寒,梦想当诗人。中学时代开始练笔,并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1971年赴安徽无为县农村插队,笔名“陈村”便得自插队村庄附近的一座水

    • 岑参《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全诗赏析

      程侯新出守,好日发行军。拜命时人羡,能官圣主闻。江楼黑寒雨,山郭冷秋云。竹马诸童子,朝朝待使君。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相逢还乡”类的

    • 周易全集《既济第六十三》原文赏析与注解

      既济第六十三 【题解】 既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离,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

    •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散文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朱自清散文读后感1朱自清是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处】唐张继《 枫桥夜泊 》。 【意思】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夜 半时分传到了客船上来。姑苏:即今江 苏省苏州市。寒山寺:在今苏州市,建于 南朝梁,唐初诗僧

    • 韩宗夫《农历九月(组诗)》

      九月,正被娴熟的裁缝裁剪大地的绿,正被一架老马车运走秋天的虫鸣,秋天的氛围可以缫成丝,可以用木梳来梳场院里,桑葚汁染好的布匹招惹着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