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责子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责子赏析》

  此诗先说自己老了:“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这两句写老相写得好,特别是后一句说自己肌肤松弛也不再丰满了,这话少见有人道出。后面是写儿子不中用:“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总写一笔五个儿子不喜读书,不求上进。下面分写:“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舒是老大,十六岁了,而懒惰无比。“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阿宣是老二,行将十五岁了,就是不爱学写文章。这里语意双关,到了“志学”的年龄而不志于学。“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雍、端两个孩子都十三岁了,但不识数,六与七都数不过来。“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通子是老五,快九岁了,只知贪吃,不知其它。“垂”与前“行”义同,都是将近的意思。按,这里用了“孔融让梨”的典故。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孔融家传,谓孔融四岁时就知让梨。而阿通九岁了却是如此,可见蠢笨。作者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感到很失望,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两句意思是: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关于它的用意,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黄庭坚。杜甫的意见是认为责子此诗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予以否认。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杜甫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此诗的。但是,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认真、太着实了些。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这样看来,黄庭坚的体会又是颇为精妙的。

  用诗来描写儿女情态,首见左思娇女诗,唐代不少诗人都写有这方面作品,陶渊明起了推波助澜作用。这对诗歌题材的扩大及日常化是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的。

猜你喜欢
  • 毕淑敏散文集读书感悟心得 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淑敏散文集读书感悟心得 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毕淑

  • 人性化的城市

    【3356】人性化的城市(〔丹麦〕扬·盖尔著,欧阳文、徐哲文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2 4万字,2010年6月第1版,99元)△共7章:[1]人性化

  •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并序赏析》

    【注释】:原序:时中吾诤友也。未第时作“老农行”以讽其长官,言词甚苫。今为绥宁簿,被邹帅檄,来董虎营二千间之役;诸邑疲於应命,民间悴於科募。一日禀帅,又欲任浮屠宫宇之责,帅以小缓谢之。余退而作诗,即以所讽令者讽之。

  • 国风·唐风

    国风·唐风 唐:是晋的前身,在今山西剩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

  • 范墩子《范墩子:沟野札记》

    风在范家沟里跑那天,我刚一下到范家沟,就被迎面而来的野风给包围了,我抱住一旁的柿子树,生怕给野风卷走,我听见沟的深处传来呜呜咽咽的

  • 吴兆骞《长白山》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吴兆骞《长白山》 吴兆骞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 白云横千丈,青天泻二流。 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 长白山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包括完达

  • 杜牧《越中》全诗赏析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

  •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全诗鉴赏

    握手接欢言,相知二十年。文章家世事,名誉弟名贤。可惜英魂掩,惟余醉墨传。秋风衰柳岸,抚柩送归船。

  • 东王公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 《枕中书》: 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 《太平广记》 卷一引 《仙传拾遗》: 木

  • 国学名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出处和解释

    【名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语出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熔裁》。句子中有可以删削之处,足以表明其不缜密、不精到;任何一个字都不可以减少,才知道它们细密、紧凑。说明写文章应把可有可无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