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赏析》
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东南部,上游水流湍急。“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这是写上游江水蜿蜒曲折,两岸千嶂绝壁,翠竹凌空,奇秀多姿。而下游自泾县至芜湖汇入长江,沿途水流平缓、清澈如镜、良田平畴、阡陌如秀、人如画中游。可见在唐代青弋江上游就有舟楫往来。
诗人抓住陵阳溪至涩滩一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点,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险滩的图象:江水咆哮,冲击着滩中的巨石,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嘈嘈之声;翻涌的波涛,撞击在岩石上,激起了象雪一样的浪花;两岸山林里还不时传来一声递一声的猿猱的哀鸣;江滩里侧石凌出,就连如叶的小舟也难以通行。然而,就在这凶险万分的涩滩,渔夫和舟子,为衣食所迫,不得不终年与惊涛骇浪搏斗。看!就在那远远的江面上,又来了一只渔舟,舟人正撑着长长的竹篙在艰难地前进……诗中最后两句,“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便是全诗主旨的所在,集中地再现了劳动人民危险艰辛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斗争精神。
这首诗尽管篇幅短小,但在艺术表现上还是很有特色的。诗的前四句摹声状物极力渲染自然景物的险恶气氛,作为画面的背景,极好地烘托了画面主体部分的夸张描写。相反,最后两句对于渔人舟子撑篙行船艰苦万分的夸张描写,又进一步点染了江滩的险恶。画面上,这种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着重突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采用了绘画上传统的大写意的手法。诗人在刻画意境时,能够抓住景物给人感受最强烈的几点,于大处落墨,笔触简劲,而不是象工笔画法,力图笔笔不苟,枝叶筋脉,纤毫不爽。诗中“撑折万张篙”一句,似乎是细节刻画,但也是仅此一笔,而且是经过了大胆的夸张。所以全诗侧重表现的并不在于细微的真实,而是在于捕捉事物的神韵,予以强烈的表现。
-
【原题】:琴斋乃予旧居以琴名斋吾为之也项先生与诸生居之谈庄讲老有佳趣向尝造焉而往事乃亦有分胜多捄之处成诗呈项先生者书其实耳
-
【原题】:去岁重阳日得彦威信附六月间二小倒及从弟倒所寄书自蜀阃递中附至历言去冬今春所遭兵祸及有司叔迫科调之苦喜其存全哀其窘蹙洒涕如霰寄讯邀其下峡而边事又告急未知其达与否也会杪冬见邸报宣论使者余公侍郎改命授钺尽护蜀师意欲以此事归控骨肉地聚兹事
-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部编版(部编新人教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部编版,内容包括部编新人教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九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词,共十首,原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古诗词。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白马清流10 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
-
道教经籍总集。是在历代帝王的支持下由道士们自己汇集和编纂起来的,故卷数与刊行年代不一。因现存《道藏》是在明英宗正统和神宗万历年间编篡续修而成,故又分别名为《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简称正、续道藏。
-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淳熙六、七年(1179—1180)间,稼轩在湖南任上,当是巡视
-
《晚香玉》咏晚香玉 晚香玉,又称月下香、夜来
-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信美非所
-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祇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
-
豺狼当路,无地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