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苏轼)原文|鉴赏|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苏轼)原文|鉴赏|赏析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

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

可怜先生盘,朝日照苜蓿,

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此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时苏轼自外任召还不久,刚出任翰林学士,苦于朋党倾轧,又上书调外任。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对之相当器重。文与可,名同,苏轼的从表兄,画家而兼诗人,尤以画墨竹著称,卓然自成一派。东坡与其亲厚无间,诗书时相往还,并曾向他学习画竹。文同殁于元丰二年(1079),苏轼先后写过两篇祭文悼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对他各方面的才识推崇备至,几年来一直追怀不已。

众所周知,苏轼堪称艺术上的“全才”,诗文书画,无所不精。他知画善画,一生写过大量评画、题画的诗文,大都新意迭出、面目各异。由三首五古连缀而成的这一组诗,就是东坡评画名篇之一。

第一首逆笔入题,撇开画面不写,先从作者落墨。一、二两句概述文与可画竹情形,“见竹不见人”一句点出艺术家运用形象思维时的独特神态。三、四句承前续写“神与物游”的构思状况,包括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嗒然似丧其偶”句意,把画家凝神专注的创作情景逼真地再现出来。“嗒然”,形容一种神志虚寂、“物我双忘”的精神状态,“遗”,遗忘。五、六两句,由叙转议,指出与陈腐相对的清新是富有生命力的,也是源于生活的,必须不断地观察和运思,不断地“其身与竹化”,才能“无穷出清新”。文同笔下之竹,所以出神入化,道理就在这里。“无穷出清新”,为押韵而倒装语序,意为清新的意境无穷无尽地出于笔下。仅仅十个字,总结了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而且因势利导,叙议结合,绝无凑泊痕迹,当为东坡“以议论入诗”的成功范例之一。结尾二句发为感喟,全诗堂庑从而扩大。疑,似也; “疑神”,用庄子·达生所述痀瘘承蜩故事,孔子曾赞扬那位用竹竿掇蝉的驼背老人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瘘丈人之谓乎!”意思是掇蝉掇得这么准,主要由于老人凝神专注,才使技巧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两句既是对文与可的艺术成就的赞许,又对难以找到知音者表示慨叹。因事兴感,借题发挥,表达了苏轼爱重人才的一贯思想。

第二首正面写画,但又欲擒故纵,运笔曲折有致。“若人”指文同。此二句,是诗人臆断之词:擅长画竹的人已经作古,这般绝世风韵的竹子哪里还会有呢?可是远看画轴,画上似乎有柳有石,于是估计为俗人所作的平庸之画,这便是三、四两句之意。接下去的二句,巧用乐府句式,特以“君看”领起,音韵浏亮,气势恢宏,使诗脉为之一振:原来画的是宛如“瘦节蛟蛇走”的断崖之竹。由揣测而远观,由远观而逼视,叙述的层次分明! “何时此霜竿”二句,枨触百端,悲喜交集,包容的情感信息是多元的。诚然,作为多年挚友,东坡对文同过早去世不能不深感悲痛;不难想象苏子此时睹物思人的哀痛情怀。此画落入他所钟爱的诗品人品俱佳的晁补之手里,正是物得其所,值得庆幸。这种深沉绵邈的慨叹,乃是苏轼爱重人才思想的自然流露。

第三首故意“节外生枝”,在介绍了画的作者、作品以后,又以重笔写收藏者,构思别具深意。“晁子拙生事”四句极言晁补之家境的贫寒,也显示晁补之志趣的高洁。“拙生事”,不会谋生; “谀墓”,韩愈常为人作墓志,所得报酬,时人戏呼为“谀墓金”。这句诗是说,补之为人作墓志,人家知其高致绝俗,不敢径赠金钱,便送他一幅文同画的竹子。结笔四句嘲人亦复自嘲。苜蓿是一种野菜,贫家常用以佐餐。唐人薛令之自悼诗云: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无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食,何由保岁寒?” “可怜先生盘”二句正用其意。结末二句苏轼自注: “吾旧诗云: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两句为于潜僧绿筠轩一诗的开首两句,诗人引此,显然还包括着这样的意思: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晁补之举家食粥而一画独存,这貌似调侃的“游戏笔墨”之中,隐含着对他的爱戴敬慕之情,更重要的是为人才之不见用而痛心疾首。其嬉笑怒骂,就更能够促人深思。

苏轼对文同所画之竹,曾经多次吟诗撰文,或赞其构图,或赞其用墨,或赞其画理,种种不一。这一次,向来求新求异的诗人自然不愿重蹈旧辙,乃别出机杼,采用组诗形式,分别从作者、作品、藏者三个侧面揭示与可所画之竹的巨大魅力,以“霜竹”为核心,点染画幅的神韵,折射作画者和藏画者的品格,而痛惜人才不被世重的思想则贯穿始终。读罢全诗,我们不得不叹服这组组诗构思的精巧。它形散神聚、舒卷自如;乍看似信笔所之,并无章法可言,细察则针线细密,各首之间缀合严紧,具有一种犹如“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美感。大手笔,究属不同凡响呵!

读“其身与竹化”一语,觉墨君堂记为繁:次作见画而思其人,却言人亡而画不复得,珍惜之至。(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四)

东坡题与可画竹云: “无穷出清新。”余谓此句可为坡诗评语,岂偶借与可以自寓耶?杜于李亦以清新相目。诗家“清新”二字,均非易得。元遗山于坡诗,何乃以新讥之? (刘熙载艺概·诗概)

猜你喜欢
  • 彼得话灵

    《新约·使徒行传》第3—5章 太阳偏西的时候,彼得和约翰上圣殿去。在圣殿的美门门口,他们看见一个瘸腿的人,向他们乞求周济。 彼得对他说: “你看我们。” 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 “金的银的,

  • 白居易《赎鸡》全诗赏析

    清晨临江望,水禽正喧繁。凫雁与鸥鹭,游扬戏朝暾。适有鬻鸡者,挈之来远村。飞鸣彼何乐,窘束此何冤。喔喔十四雏,罩缚同一樊。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经宿废饮啄,日高诣屠门。迟回未死间,饥渴欲相吞。常慕古人

  • 刘禹锡《百舌吟》全诗赏析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树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酡颜侠少

  • 表达思念之苦的诗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1、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3、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

  • 白居易《新秋早起有怀元少尹》全诗赏析

    秋来转觉此身衰,晨起临阶盥漱时。漆匣镜明头尽白,铜瓶水冷齿先知。光阴纵惜留难住,官职虽荣得已迟。老去相逢无别计,强开笑口展愁眉。

  • 千家诗《洛阳道献吕四郎中》译文与注释

    洛阳道献吕四郎中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6~763年),唐代诗人。润州

  • 鱼在藻

    【出典】 《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汉·毛氏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 【释义】 《鱼藻》以“鱼在在藻”描绘鱼儿游于有水藻的水中,适性而自得。 【例句】 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

  • “兵者,国之大事”注释、译文和评说

    孙子曰:兵 ① 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第一》) 【注释】 ①兵:此处指战争。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考察

  • 《香菌出括苍山谷中其味香滑绝妙昔尝欲献之寿赏析》

    【原题】:香菌出括苍山谷中其味香滑绝妙昔尝欲献之寿康终不敢也

  •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

    【3295】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本书编写组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4 5万字,2016年3月第1版,48元)△2016年1月10—16日,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