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村童戏溪上赏析》
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
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
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
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们安土重迁,但为生活所迫又常常不得不远游,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反映羁旅愁情
-
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在今气磊落,巧伪莫敢亲。介立实吾弟,济时肯杀身。物白讳受玷,行高无污真。得罪永泰末,放之五溪滨。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雷霆霹长松,骨大却生筋。一失不足
-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踌躇未得往。泪向南云满。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短。
-
蘋小蒲叶短,南湖春水生。子近湖边住,静境称高情。我为郡司马,散拙无所营。使君知性野,衙退任闲行。行携小榼出,逢花辄独倾。半酣到子舍,下马扣柴荆。何以引我步,绕篱竹万茎。何以醒我酒,吴音吟一声。须臾进野
-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作品赏析原题: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
-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诗鉴赏 这首诗以久戍边关的士卒口吻抒写军中思归之情。
-
妈祖是沿海渔民的保护神,俗称海神娘娘。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北自渤海,南至广东、福建沿海,以及台湾的广大汉族渔民,都热烈欢度一年一度的“妈祖节”。有妈祖庙的地方,都集满了前来拜祭、焚香祷告的渔民,祈求
-
《先秦散文·管子·权修第三(节选)》原文鉴赏
-
国学名句“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出处和解释
【名句】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语出《荀子·修身》。只要喜爱好的品德没有满足,接受规劝而能警诫自己,就一定会进步。厌:满足。谏:规劝。
-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