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温庭筠)原文|鉴赏|赏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们安土重迁,但为生活所迫又常常不得不远游,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反映羁旅愁情的诗。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商山又名楚山,位于陕西商县东南。唐宣宗大中末年作者离开长安,曾经路过这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首句交代早行。“铎”,套在马脖子上的铃铛。饰以“征”字,表明主人公将要出行。“动征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旅人牵马套车的情形。第二句“悲故乡”是全篇的立意所在,从这句生发,整首诗便笼罩在一种凄恻的情感氛围之中。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脍炙人口。它由十个名词组合成众多的意象,不用任何动词、虚词联缀,使得意象之间的关系呈不确定性,极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特点,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第三句既可理解为:旅人听见雄鸡报晓,虽然残月还垂挂于茅店屋角,他还是匆匆上路了。也可理解为旅人早行,路上耳闻鸡鸣之声,目睹茅店、残月。这类句子中意象的组合最具灵活性。有人说此联出句胜对句,胜处大概在于出句具有浓厚的农家生活气息。读“鸡声茅店月”,我们自然会想起“鸡栖于埘”、“鸡栖于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诗句。温馨的农家生活更易增添旅人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颈联“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继续写早行所见,足迹移到了山路与驿道上。檞树的叶子冬天留存在枝头,次年早春枝叶发嫩芽时才脱落。枳树又称枳壳,春天开白色花。这两句说,晨曦渐明,时而见檞叶落地纷纷,时而见白色的枳花映照在驿站的墙上,耀人眼目。两幅图景一在山路,一在驿道,地点不同;檞叶从高处落下,枳花照到大道边的墙上,空间感有异。中二联都写早行所见,移步换景,因而显得“次第生动”(何义门语),毫不板滞。
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说作者目睹山中景色,忆起了在杜陵时做过的一场乡梦。“回塘”,堤岸环曲的水塘。早春时节,春塘水暖,正是满塘凫雁尽情嬉戏的时候,而自己却客行颠沛,满怀悲愁。“杜陵梦”和首联“悲故乡”紧密呼应,互为因果,准确地表达了那日夜萦绕魂际的、难以名状的旅愁乡思。
圣俞尝语余曰: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温庭筠商山早行诗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欧阳公甚嘉其语,故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以拟之,终觉其在范围之内。(〔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
中四句从“行”字,次第生动,次联东坡亦叹为绝唱。(何焯义门读书记)
-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
-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茅檐(yn):这里借指茅屋。吴音:泛指南方口音,作者所居上饶地 区,旧属吴国
-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出塞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①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二一《横吹曲辞汉横吹曲》。该书引《晋书乐志》曰:《出塞》、《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绛州(今山西新绛)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谤,辞官归乡,家居十五年。后为文安尉,卒于任所。早年精于文章,工诗,工多引为歌词,名动一时,有旗亭画壁故事。尤善五言诗,以
-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题解】 《外储说右上》主要内容是三段经文和相应的说文,“经一”、“说一”说明君主务必牢牢掌控权势。赏罚毁
-
清·李圭2四则·之一(光绪二年四月)二十四日3。舟行内港4,甚平稳。两岸山石奇秀,树
-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四月。时陆游闲居故乡山阴(今绍兴)三山。淳熙七年,陆游在江西抚州任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当时江
-
洪炎的《山中闻杜鹃》是一首杰出的宋代诗歌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注释: 洪炎:诗人的名字。 《山中闻杜鹃》:诗的题目,表明了诗人所听到的声音来源。 杜鹃:一种山鸟,以其美妙的歌声而闻名。 山中:指在山脉中的某处。 翻译: 我在山中听到了杜鹃鸟的歌声, 它悠扬的音调渗透到整个山谷。 这美妙的声音引发了我对它的思考, 它似乎是山中忧郁的精灵。 鉴赏: 《山中闻杜鹃》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