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处士郊居赏析》
首联写韦处士郊居庭院景物,起句描写整个庭院满是飘飞飘落的红叶,将深秋庭院装点得色彩绚丽、纹饰斑斓,极富诗情画境。所以,诗人以“诗境”二字赞叹共庭院之奇景妙境,虽然抽象,但却绝佳,堪称微妙夺神。而韦处士并不去清扫地面的红叶,顺其自然,一任红叶飘落,表现出韦处士喜爱、欣赏自然野趣的兴致。次句写韦处士室内弹琴,那清泠的琴声在庭院台阶间缭绕回旋,从琴声流荡之间,不时地从暗处传出泉水滴答的声响,琴声有暗泉的泉水滴答声响陪伴,汇成自然美妙的音韵和旋律。古代弹奏琴声,多有觅求知音的寓意。此处,写琴声有暗泉相伴,暗示出韦处士以自然天籁为知音的自得其乐的清高。
次联写韦处士郊居门外的景物。三句写门外正是秋晚黄昏晴好的天气,放眼望去,满目秋色,一个“老”字,点染出秋色的苍翠浓深。末句以“寒玉”、“溪烟”之意象描摹秋色之“老”。“寒玉”,一般形容清冽雅洁的物象,如水、月、竹。此诗“万条寒玉”,是形容、描摹韦处士门外生长了茂密的苍翠挺拔的青竹,好像万条寒洌的碧玉清高地耸立于尘世。“一溪烟”,是写韦处士门外临近一条溪流,那溪流从万条寒玉之间穿过,水面上飘浮着如烟似雾的潆漾水气,更烘衬出韦处士郊居的清幽、雅洁,特别是“寒玉”意象更具隐喻意味,似乎衬托并象征着韦处士的人格与精神。全诗一句一景,按照“满庭”与“门外”两截描摹,借境写入,见境知人,耐人寻味。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斋宫前日满三旬,酒榼今朝一拂尘。乘兴还同访戴客,解酲仍对姓刘人。病心汤沃寒灰活,老面花生朽木春。若怕平原怪先醉,知君未惯吐车茵。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处】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注】独自一人流落他乡为异地 之客,每逢佳节倍加思念亲人。异客: 客居他乡的人。 【译注1】 漂落异乡,会常常怀念家
-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唐彦谦真宰多情巧
-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
-
[清]汪松春蚕不尽丝,辛苦年年织。试问绮罗人:机杼何曾织?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同情的笔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适合集体朗诵的经典古诗词,内容包括适合集体朗诵的古诗,适合集体朗诵的古诗歌,适合集体朗诵的古诗词推荐哪些。适合集体朗诵的古诗歌有岳飞的《满江红》,该诗歌气势磅礴、场面恢弘,有很强的感染力。作品原文:《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怒发(髪)冲
-
赵佶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代画家。在位二十六年,任用蔡京、童贯等人,国政昏暗腐败,民不聊生。靖康二年(1127),和儿子钦宗赵桓
-
作者: 边国恩 【作家简介】阮攸(1765—1820),字素
-
【名句】时不可以苟遇 ① ,道 ② 不可以虚行。 【注释】①苟遇:随便遇合。②道:道路。 【释义】时机是不可能随便就能遇到的,道路也要一步一步踏实地行走。 【点评】机遇只会被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