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彦谦《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唐彦谦
真宰多情巧思新,固将能事送残春。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开日绮霞应失色,落时青帝合伤神。
嫦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鸦黄作蕊尘。
早在唐代,栽种和观赏牡丹的风气极盛一时,后来,历代的文人雅士,对牡丹也极尽赞美之能事,“富贵花”、“百两金”都是其别称,唐彦谦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写了好几首咏牡丹诗,这里选的一首是其中的佼佼者。
“真宰多情巧思新,固将能事送残春。”多情的造物主能作出精巧的安排,用牡丹花送走了春天。这里写出了牡丹在春夏之间开花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首联用语诙谐,自然流露出喜悦情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巫山神女虽美,能呼风唤雨的事也是徒有其名,倾国倾城的美色,也不能在美女中寻求。“为云为雨”是活用宋玉高唐赋中楚王与巫山神女在梦中幽会的故事,说明神女也不能和牡丹相比,为牡丹花的美姿蒙上了一层迷离神奇的色采;“倾国倾城”是用汉书·外戚传李延年歌中关于北方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记载,形容牡丹花的美远比美人高超。用典富于变化,写法一层比一层深入。
从第三联开始,侧面写牡丹的美丽。开花时,绮丽的彩霞会失去光采;一旦凋谢了,能使牡丹开花的春神也要伤心落泪。尾联紧承上联的后一句,牡丹花凋谢时,嫦娥和婺女都赶来送行,临别时牡丹把花蕊留下作为纪念。全诗写到结尾时,诗人和牡丹之间的感情交流已经达到高潮,构思新奇,写得细腻入微。
这首诗赞美牡丹,但又不从正面写牡丹。绮霞失色,青帝伤神,嫦娥婺女相送,用这些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和神话传说中的美丽形象,从侧面反衬牡丹的美丽,起到了强调和突出的作用。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这种手法运用中,诗人巧妙地把牡丹人格化了,便于表达出诗人感情寄托的力量,写法堪称新颖别致,收到了亲切感人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用典也很成功,这是诗人创作的一大特色。在这之前,写抒情诗是否可以用典是有争议的。钟嵘诗品说:“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用事就是用典。钟嵘认为诗是表达情性的,是不能用典的。宋代诗论家说:“唐彦谦诗最善用事,”又说“用事精巧”,肯定了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
[西班牙]加夫列尔·米罗/著朱景冬/译《老鹰和牧羊人》全文赏析
老鹰和牧羊人[西班牙]加夫列尔·米罗 著朱景冬 译作者简介加夫列尔·米罗(1879~1930),西班牙小说家、散文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我朋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秋天景物古诗词,内容包括写秋天景物的诗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描写秋天景物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
-
我来入蜀门,岁月亦已久。岂惟长儿童,自觉成老丑。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眷眷章梓
-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作品赏析【注释】:可为(一作与)洗心言。
-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出处】唐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 》。 【意思】我要用铅粉精心打扮一番,莫不是远行丈夫今日来归? 【全诗】 《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 .[唐].权德舆. 昨夜裙带
-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作品赏析【鹤注】诗言“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正史所谓在秦州拾橡栗以自给者,当是乾元二年作。翠柏
-
殿前欢·客中 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张可久:1280-1348?
-
我读的笔记,只是历代海量笔记中之一粟,但各种碎石和金子,迎面撞击,有时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仍然兴奋,因为里面有“一塌糊涂的泥
-
【3102】高擎旗帜(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编写,中央党校出版社,16 6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38元)△该校转型发展掠影。记录的是其在
-
湘南的衡邵交界处,有一横断山脉,绵延数百里。其最高峰,耸入云端,蔚蓝而深秀。原名野姜山,现名大云山,有人说,此乃南岳七十二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