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洞庭春晚赏析》
这首词是咏梅的,主要是用拟人手法描述所咏之物,也是在抒发对佳人的思慕之情。
词开头三句写其美,写其给人的总体印象。刘后村咏梅诗说:“世间尤物难调护,寒怕开迟暖怕飞”(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作者说他所咏之物“旧传恐是,人间尤物”,使用“尤物”二字,一方面说明它是“物之绝美者”,另一面也暗示出所咏之物为梅。“收拾”二句写其来历。辛弃疾在瑞鹤仙·赋梅词中称梅有“瑶池旧约”,而在念奴娇·题梅词中又说:“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惜”,均说梅同瑶池有密切关系。此处与之同意,言其所咏之物是从瑶池移到朱栏这边来的,是倾国仙姝,进一步暗示他吟咏的是梅。
“透户”三句写其特点。一是如姑射仙子,玉肌冰骨;二是特香,可以透出室外,使黄莺隔帘而语,令人神移。结尾二句言其为花妖。一方面照应“瑶池倾国艳”五字,另一方面写其有迷人的魅力,进一步揭示其无与伦比的美色。
“酒罢”三句追忆昨夜所见。如果说“月妖”二句是写花避人,而过片三句则写人怜花,词的意脉似断而实续。言昨夜晚间,痛饮洞庭春,意欲一睹“月妖真态”,但他避而不见,及归对寒窗,仿佛记起昨夜乘醉赏花。“应是梅花发”,点明所咏之物为梅,使人豁然开朗,醒明了题旨。
“赋了”二句写昨夜赏梅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犹如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赋高唐一样,久久不能忘怀,而“不管孤灯明灭。”可见其感情何等专注,而他对梅花之美又是多么神往。
“半面”三句宕开一笔,言如此美好晤面恐难再逢,然而多情之人易于伤感,以致为愁而鬓发斑白。结尾二句写其印象之深刻,犹如听了韩娥的歌声,舜的音乐,萦绕脑际,经久不忘,甚至达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这首词看似以人拟花,其实也很可能又以物拟人,借梅花写其意中人,故词中所咏之物与人若即若离而又不即不离,达到了物人合一的境界,艺术上达到了极高境地。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上一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下一句:朝如青丝暮成雪。 英文翻译:Have you not seen in the bright mirror of the lofty hall, the sorrow of white hair? In the morning, it's like black silk; in the even
-
从风雨流年里采撷的几朵浪花——读《六十年散文选介》有感◎贺彬从街角一隅的书摊上,我花了2元钱买回了一本书页已经泛黄的散文集。这本散
-
释宝月估客乐(二首)其一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其二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题解
-
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轰如鞭石矻且摇,亘空欲驾鼋鼍桥。惊湍蹙缩悍而骄,大陵高岸失岧峣。四边无阻音响调,背负元气掀重霄。介鲸得性方逍遥,仰鼻嘘吸扬朱翘。海人狂顾迭相招,罽衣髽首声哓哓。征南将军
-
国学名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出处和解释
【名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语出《荀子·大略》。最下等的大臣是以聚敛珍异来事奉君王,一般的大臣是以奉公尽职来事奉君王,最好的大臣是以引荐贤人来事奉君王。说明荐贤贤于贤。货:指奇珍
-
楚辞·九歌·少司命屈原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
-
红绣鞋·次韵 张可久 剑击西风鬼啸,琴弹夜月猿号。 半醉渊明可人招。 南来山隐隐,东去浪淘淘,浙江归路杳。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曾任
-
屏去佛经与道书,只将语孟味真腴。出门俯仰见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 作品赏析【原题】: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屏(bǐng摒):除去。腴(yú鱼):丰美,丰润。指《论语》、《孟
-
《先秦散文·荀子·富国(节选)》原文鉴赏 万物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教学美篇,内容包括如何让古诗文教学越来越美,如何让古诗文课堂充满魅力,如何让古诗文教学越来越美。我认为,要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法: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分析,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