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赏析》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但雍裕之的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薛陶说:“二月杨花轻复微”,并没说清是怎么个轻法。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上落笔,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诗的第三句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料,十分俏皮。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为柳絮似雪,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
作者: 张俊山
-
唵米决口喻 【原文】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1]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
-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几向缀珠深殿里,妒抛羞态卧黄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牧童课堂实录,内容包括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牧童听课称赞,《牧童》这首师的诗境,.诗中有古代儿童有趣的童年生活,古诗《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牧童。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在广阔无边的原野上,青草长得十分茂盛,平坦,就像为大地铺上了一层
-
【题 解】“买椟还珠”的故事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买珠人买下了盛(chénɡ)放
-
《汉魏六朝散文·潘岳·秋兴赋并序》原文鉴赏
-
生年才四十余,已经用过了足以代表三个时代的灯了。菜油灯代表闭关时代,煤油灯代表海通时代,电灯代表最新物质文明时代。我第一次张开眼睛,看见的是菜油灯;其后,我看见家里煤油灯和菜油灯同时并用,书房里用的是
-
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此断肠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找有人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人字的诗词,有人字的古诗词,有人字的古诗词。万径人踪灭。唐 柳宗元 《江雪》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 《琵琶行》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 《黄鹤楼》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 《黄
-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作者选择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宛若一幅水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