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钱塘江赏析》
李觏的这首忆钱塘江,独辟蹊径,与众不同。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而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诗的前两句“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一路观赏着钱塘江傍晚的美景。首句中的“昔年”二字,紧扣诗题的“忆”,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所以他放眼望去,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次句中的“隐隐”、“衔”诸语下得颇为精妙,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这里,诗人先以“好是”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意境;继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最后,则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水仙齐着淡红衫”奇妙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这两句诗亦实亦虚,虚实相间,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一》 一语天然万古新 2 ,豪华落尽见真淳 3 。 南窗白日羲皇上 4 ,未害渊明是晋人 5 。 【注释】 1.诗题:这组评论历代诗歌的诗是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元好问在河南
-
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交友类名言赏析《旧识新交遍天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窗前堆梧桐,床下鸣络纬。佳人尺书到,客子中夜喟。朝来一樽酒,晤语聊自慰。秋蝇已无声,霜蟹初有味。当为壮士饮,眦裂须磔?胃。勿作儿女怀,坐念?萧蛸畏。山城亦何有,一笑泻肝胃。泛舟以娱君,鱼鳖多可饩。纵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终南别业古诗词,内容包括《终南别业》古诗原文,《终南别业》的古诗加翻译,古诗《终南别业》。终南别业【唐】王维作品原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chuí)。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sǒu),谈笑
-
[原 文] 宣德①间,宫中尚②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③。此物故非西④产,有华阴令⑤欲媚上官⑥,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⑦,因责⑧常供。令以责之里正⑨。市中游侠儿⑩得佳者笼(11)养之,昂(12)其直(13),
-
【题解】 这首诗的特色,其次还表现在艺术处理上,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具体表现在: 第一、诗之取材,忽而神话故事(六龙驭日,羲和汩波),忽而历史传说 (鲁阳挥戈),忽而自然现象(春风秋日、草谢木落
-
【原题】:六月二十一日内引赐对缉熙殿玉音宣问漏下数刻将退赐金币香茗有差既而御笔除长地官将旨八路复赐一札兼镇姑孰敬纪感遇以昭恩荣四首
-
祭文赏析·《太祖母祭》(欣儿) 时维九月,序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