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赏析》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
作品:卖柑者言 简介本篇选自《诚意伯文集》。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
-
作者: 韩文奇 【本书体例】
-
柳宗元 房生直温,与予二弟游,皆好学。予病其确也,思所以休息之者。得木局,隆其中而规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贵者半,贱者半。贵曰上,贱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乃敌一,用朱、墨以别焉。房于是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赞白玉兰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玉兰的诗句,赞美玉兰的诗句,求写一首赞美玉兰的诗词。赞美玉兰的诗句有:明·王谷祥《玉兰》: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明·文征明《玉兰》诗句:绰约新妆玉有辉明·睦石《玉
-
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长干曲四首(其二) 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题解】 这首诗与上一首紧密相承,是男青年在听到女子寻问后而作的回答。 【注释】 ①九江:泛指长江水。长江下游汇集众多江河
-
当我乘坐的航班划过雾霾笼罩的京都上空,跃入眼帘的是碧空如洗的蓝天。舷窗外流动的白云如漫步在草原上的羊群,悠闲自得。我的内心也掀起一
-
水禽渡残月,飞雨洒高城。华堂对嘉树,帘庑含晓清。拂镜整危冠,振衣步前楹。将吏俨成列,簿书纷来萦。言下辨曲直,笔端破交争。虚怀询病苦,怀律操剽轻。阍吏告无事,归来解簪缨。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
合全文,作者写作此赋,旨在展示对被贬的不满和与现实抗衡的心迹,以旷达乐观的态度表明自己决不妥协的精神。
-
朝吊李家孤,暮问崔家疾。[时李十一侍郎诸子尚居忧,崔二十二员外三年卧玻]回马独归来,低眉心郁郁。平生所善者,多不过六七。如何十年间,零落三无一。刘曾梦中见,元向花前失。[刘三十二校书没后,尝梦见之,元
-
宋·陆游2晏尚书景初作一士大夫墓志3,以示朱希真4。希真曰:“甚妙。但似欠四字,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