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贺新郎·挽住风前柳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贺新郎·挽住风前柳赏析》

  这是一首借写夜季之景,寄托词人归隐而去的愿望之作。

  词的上片着重歌咏“三高”,以抒发追思先贤的幽情。“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表达追怀范蠡之情。笔姿潇洒,落响不凡。一下子便将读者带入了追忆住昔的艺术境界。词人以“风前挽柳”发问,构思奇特;而所问之事,则为当年鸱夷子的扁舟。接着以“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未久。”这两句是词人在缅怀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抓住了其嗜茗的典型细节,突现出其隐居生活的无限情趣。“谩留得莼鲈依旧。”引用的是张翰因秋风起思念故乡莼羹鲈脍的故事,追忆当年弃官归隐的贤士张翰。张翰的情怀,已成往迹,此时只有莼菜鲈鱼,依然留味人间。词人不禁再次感慨发问:“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词人身处野草荒芜的古寺,思及古人前贤的功名之事,不禁感慨万千。

  词的下片着重写钓雪亭边夜雪的情景,进而表明自己如前贤一样隐居垂钓的心愿。“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这三句先点季节,次写雪飞,再写雪景,笔调秀丽。思澈神清,绘景如画,接着以“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又恰是、题诗时候。”三句引发赞叹之情。这江山夜雪,万里乾坤,霎时成为琼瑶世界。可是这清绝人寰的胜景,又有谁来欣赏呢?看来只能“付与渔翁钓叟”了。这时,只有他们是天地间真正的主人。除此以外,对于词人来说,也是最好不过的题诗的时候。词人思量至此,不觉逸兴顿生,“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飞过我,共樽酒。”表明词人此时内心全为清景所陶醉,也表达了对“三高”的高度崇敬的心情。这里所呼唤的鸥鹭,虚实结合,言明心志。言其为虚指,是即使有,它们未必能懂得人的心意。说是实指,古时誓志高隐的人,都惯于和鸥鹭结盟为友,因此志同道合有意隐居于江湖的人士,可以称为鸥盟,词人是和友人赵子野等同来的,称他们为同盟的鸥鹭,也是非常切合的。

  在词的上片,词人纵情歌赞三高的高风亮节,以实写虚,先拓开境界。而以“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一句,为下片即景抒怀歌咏钓雪亭这一主题,奠定了根基。上片所咏,只是“山雨欲来”之前的衬笔。下片写钓雪亭上所见的江天夜雪的清景,以及词人和友人在观赏此景之后,对渔翁钓叟的艳羡,对水边鸥鹭的深情呼唤,对自己他年有志垂纶的衷心誓愿,才是这首词的主体。这首词有意在笔先、一唱三叹、情景交融、神余言外之妙。除此之外,意境清新、优美,语言隽丽,表现出词人清俊潇洒的风格,是一首成功之作。

猜你喜欢
  • 李白(唐)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李谪仙。绵州昌隆(今四川

  • 《邮亭残花》明代诗赏析

    邮亭残花①征途微雨动春寒,片片飞花马上残。试问亭前来往客,几人花在故园看。①邮亭,驿使,递送文书投止之所。【说明】作者看到的已是

  • 三岛由纪夫作品分析

    【生卒】:1925—1970【介绍】: 日本战后派*著名作家。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世袭贵族官僚家庭,曾就学于学习院和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1947

  • 《乌夜啼赏析》

    春去夏来,落红无数。而石榴花却在此时怒放,暮雨晓露,绿叶愈加玲珑剔透,新花更是如茜初染,勃发出无限生机。末句“初染”与首句“残红”相对应,时序荏苒之意宛在。

  • 唐宋八大家·放鹤亭记

    放鹤亭记放鹤亭记 【原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59]。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

  • 马致远《南吕·四块玉·恬退》(三首)鉴赏

    绿鬓衰①,朱颜改②,羞把坐容画麟台③。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④。 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⑤。闲身跳出红尘外⑥: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酒旋沽⑦,鱼新买,满眼云

  • 古代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注释与译文

    【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注释与译文]比翼鸟,传说中一种雌雄并翅而飞的鸟。连理枝,两棵树的枝干相连在一起。这两句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盟誓,意思是:在天上愿化为比翼鸟双双飞翔,在地下愿

  • 杜甫《朝二首》全诗赏析

    清旭楚宫南,霜空万岭含。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俊鹘无声过,饥乌下食贪。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浦帆晨初发,郊扉冷未开。村疏黄叶坠,野静白鸥来。础润休全湿,云晴欲半回。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

  • 古代诗文名篇之曹植诗《赠白马王彪·并序》原文、鉴赏和解读

    曹植诗《赠白马王彪·并序》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

  •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是唐朝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邀请,由扬州东渡日本,传授佛教。从743年开始,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险,终于在753年携同弟子24人随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船到达日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