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作品分析
【介绍】:
日本战后派*著名作家。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世袭贵族官僚家庭,曾就学于学习院和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1947年毕业后一度供职大藏省。中学时代开始写作,受日本浪漫派影响,崇尚古典艺术美和以能乐为核心的文化传统,追求艳丽的文体和华美的词藻。战后,他以烟草(1946)、海角的故事(1946)、强盗(1948)、假面具的自白(1949)等作品登上日本文坛。他与其他战后派作家有着相似的经历,由此一般把他归入第二战后派。然而,他却是战后派文学中的异端,是“并非战后派的战后派”。三岛早期的作品呈现出唯美主义倾向,表现绝望、堕落的变态心理。爱的饥渴(1950)、禁色(1951-1953)等作品都表现出类似的倾向。作者通过描写同性恋等变态心理与行为,表达了人的孤独与隔膜。病态的同性恋,意味着主人公不能与其他人——男性或女性——进行正常的交往,精神世界由此产生严重的倒错变形,以病态的眼光看社会,于是,作品呈现出颓唐无望的世纪末情调。1956年,三岛发表金阁寺,殉教性趋亡性倾向逐渐加强。1960年的忧国以2·26事件为素材,借军国主义的亡魂,唱出了惨烈的殉教者美学的主题。丰饶之海(1965-1971)是后期的代表作,由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四部组成。这部精心设计的四部曲是一副夺异谲秘的画卷。作品背景从明治到昭和时期横跨半个多世纪,主人公死而复出三次投胎再生,每次出场都只活到二十多岁,完成一个观念的演绎,众星拱月地服务于作者的殉教性美学追求。在三岛的文学世界中,爱、美、理想等具有肯定意义的东西无不与死亡、毁灭结伴而行,都为幻灭而存在,因死亡而赋值。这一复杂的演绎性观念外化为军国主义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政治文化时,三岛文学呈现出一股饮鸩止渴的自戕性魔力,与传统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相通联。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剧本,如火宅(1948)、鹿鸣馆(1956),及戏剧集近代能乐集(1956)。
-
【析】 《社戏》创作于1922年10月。作品通过叙说自己两次看中国戏的经历,自然回忆起儿时观社戏的景况,通过对一群农村少年儿童生活的描绘,热情地歌颂了农村孩子的质朴、热情和无私的精神世界,同时抨击了旧
-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古文观止·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1
-
李清照·一剪梅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据有关记载,李清照与赵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古诗词,内容包括初中语文课本所有古诗,初中语文课本内所有古诗词,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
[魏]阮籍一夕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的孙子
-
分飞共所从,六翮势催风。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青田归路远,丹桂旧巢空。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