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务观福建提仓赏析》
首句“觥船相对百分空”写觥船送别。在船上依依话别,对饮离杯,回首当年,真有百事成空之感。次句“京口追随似梦中”追忆京口旧游。当时陆游任镇江通判,恰好诗人来镇江省亲,两人同游金山,互相酬唱。一年后,诗人改任京官,又来镇江同游,与陆游有京口唱和一集,“道群居之乐,致离阔之思。”而诗人现在回想起来,往事竟像在梦中一样。这两句寄慨深沉,为全诗定了基调。
“落纸云烟君似旧”一句称誉陆游,言他虽然入蜀多年,而诗风慷慨,挥毫染翰,满纸云烟,气魄雄劲,不殊昔日。“盈巾霜雪我成翁”则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雪,在国事艰虞之秋,未能多为国家宣劳,匡扶时局,现在已经成为老翁了。这两句分别写两人当前的情况,表达了彼此都有壮志未酬的感慨。
接着五六两句,笔锋一转,借景抒情。“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诗人设想陆游到福建的时候,已是下一年的春天,那里的白叶茶,该争先吐出白色的芽叶了。而在此刻分手之际,已经腊尽春回,红梅好都已迎年开放一片嫣红了。这两句笔姿潇洒,深见诗人旷达的胸怀,不专为别情所牵恋;而情景交融,不落凡响。结尾两句“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再振一笔,以慰行人,并回映前文,有余音绕梁之妙。诗人和陆游在壮年的时候,都曾任官闽中,陆游开始做官的时候,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那时正当秦桧死后,陆游年三十四岁,诗人也曾任过建安守。彼此对闽中溪山之胜,是非常熟悉的。现在陆游再度任官福建,旧地重来,已经相隔二十年了。所以结笔前一句是希望友人把妙笔重新点染那里的溪山。诗人守建安的时候,曾登过那里的凌风亭,建安地近福州,所以在结句“小迂旌节上凌风”语意双关,希望陆游此去福州,不妨稍为迂回一下道路,登上凌风亭,一访那里的胜景,那么诗人虽然未能同行,也可以因友人访问自己的旧游地而一慰平生了。
这首送别诗,从十几年前写到赴任以后,有感慨,但不颓唐,对未来有展望,但不虚发豪言,而且情感特别真挚。
-
典源出处 《初学记》卷七引晋 曹毗 《志怪》云:汉武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胡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外国道人人来洛阳,
-
自励二首(其二)梁启超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自励》二首作于清光绪27年(1901年
-
碧天忽已高,白日犹未短。玲珑晓楼阁,清脆秋丝管。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绁断。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
-
这首诗系《塞下曲》组诗之一。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四首,描写边防将士取得重大胜利后,边地兄弟民族在营帐前设宴劳军的场面,气氛热烈融洽,赞颂了边地人民和守边将士团结一
-
汎彼柏舟 ① , 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 ② , 实维我仪 ③ 。 之死矢靡它 ④ 。 母也天只 ⑤ ! 不谅人只! 汎彼柏舟, 在彼河侧 ⑥ 。 髧彼两髦, 实维我特 ⑦ 。 之死矢靡慝 ⑧ 。 母也
-
【名句】死亦我所恶 ① ,所恶有甚于 ② 死者,故患 ③ 有所不辟 ④ 也。 【注释】①恶(wu):厌恶。②甚于:超过。③患:祸害。④辟:通“避”,躲避。 【释义】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程度甚至超
-
性节俭,衣裘茵衽,十年一易。|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性节俭,衣裘茵衽,十年一易。》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秋已深了,远望南京城东的钟山,万物凋零,寒山肃杀,犹如劫后余烬,一片寥落荒芜的气象。首二句紧扣题面,从落叶下笔,“万物稀”三字说明已是落叶纷飞的时候了。“秋老”的“老”字下得很重,表明金陵一带笼罩在萧飒的气氛之中,而“劫尘”二字已说出江
-
《开元天宝遗事》四卷。右汉王仁裕。仁裕仕蜀至翰林学士,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分为四卷。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
高树换新叶,阴阴覆地隅。何言太守宅,有似幽人居。太守卧其下,闲慵两有余。起尝一瓯茗,行读一卷书。早梅结青实,残樱落红珠。稚女弄庭果,嬉戏牵人裾。是日晚弥静,巢禽下相呼。啧啧护儿鹊,哑哑母子乌。岂唯云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