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留不得赏析》
这是代闺人抒写离情别怨的词。在浮艳成风的花间派词苑里,赋别多的是缠绵悱恻之作,此首却别开生面。“留不得”,一起何其突兀,却是干净利落,绝无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之态。欲留而不得,犹见留恋之情,而次句“留得也应无益”,却是决绝之辞,怨之深溢于言表。陡起急转,一下子就把感情的浪涛激至最高点;妙在绝非一泻无余,而是恰如巨闸截波,以高位取势。顿起之后,继以缓承,行文摇曳生姿。“白纻”两句,回叙行者初去扬州之日,江头送别,突出印象之一。记去扬州时之衣服,颇见潇洒豪迈之风度。白纻春衫,莹洁如雪,举服饰之潇洒飘逸,其人之风神如玉可知。印象如此鲜明,标志着对行者之犹存眷恋,就意脉言,暗承“留不得”。“轻别离”三句,回叙伤痛送别时突出印象之二。风帆满鼓,行者恨不得舟行如飞;看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有这样的繁华去处在招手,行者就视别离如等闲,视抛掷如儿戏,薄情面目,昭然若揭,就意脉言,暗承“留得也应无益”。结尾两句,写的是别后的内心独白。古乐府鸡鸣高树巅:“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词句中之“彩鸯三十六”,盖指三十六对。一方面,羡鸳鸯之双栖双宿,一方面,伤自身之有如孤鸾。这里,既寄寓对幸福之仍抱憧憬,也透露对行者怨念之深。怨之深与爱之切,相反相成,与开端仍一脉相承。此词一起一结,在写法上,前者是直诉胸臆,斩钉截铁;后者是托诸物象,言外见意。一气斡旋,两般笔墨。
诗人告别扬州的时候是果断的,“满帆风疾”正说明无所留恋。但结尾二句词意顿转,以孤鸾自喻,描绘孤寂的心境,暗含对轻易离别的 后悔之意。原来前面说得那样轻松,不过是为了反衬后面的沉郁之情。
孙光宪词之见于花间集和尊前集者有八十四首,数量之多,在花间派词人中居首位。就其艺术表现,孙词特色主要体现在气骨的精健爽朗上。就此阕论,一开端就是顶点的抒情手法,一气贯注的通体结构,确是以峭劲取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孙词,“气骨甚遒,措语亦多警炼”,可谓鞭辟入里。
谒金门词调的过片,花间集中,韦庄、薛昭蕴、牛希济诸作,皆为两个六言句。孙光宪此阕则改为两个三言句和一个六言句。三言句“轻别离、甘抛掷”作对偶句式,揭示行者的薄情心魂,倍见生色。明杨慎词品云:“词人语意所到,间有参差,或两句作一句,或一句作两句,惟妙于歌者上下纵横取协。”征之唐五代词情况,斯言得之。后代论词律者往往标举一调多体,其递嬗之迹,于此也可略窥一二。
-
鄱阳湖,在古代《禹贡》,中称彭蠡,《汉书》称彭泽;隋以来改名鄱阳湖。它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以南,面积3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由于鄱阳湖的中部有一个细腰,因此又有北湖与南湖之分,北湖称为落
-
宋·王安石 褒禅山 ① 亦谓之华山。唐浮图 ② 慧褒 ③ 始舍 ④ 于其址 ⑤ ,而 ⑥ 卒 ⑦ 葬之 ⑧ ;以故 ⑨ 其后名 ⑩ 之曰“褒禅 (11) ”。今所谓慧空禅院 (12) 者,褒之庐冢 (
-
白子来自西,投我文与书。升阶揖让席,言气温且舒。万辙走声利,独趋仁义涂。仁义荒已久,斤锄费耕除。吾常患力寡,欣子好古徒。终当竭其力,剆治为通衢。旗旄侍天子,安驾五辂车。尽驱天子民,垂白歌其隅。子其从我
-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
-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作品赏析朱氏亦编在二年。力疾坐清晓①,来诗悲早春②。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③。红入桃花嫩,青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语文古诗词人教版,内容包括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名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所有的古诗名字。课内的,第15课。共有4首。。【观沧海】东汉 曹操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
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飘风过无时,舟楫敢不系。回塘澹暮色,日没众星嘒。缺月殊未生,青灯死分翳。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鄙夫亦放荡,草草频卒岁。斯文忧患馀,圣哲垂彖系。
-
病为兀兀安身物,酒作蓬蓬入脑声。堪笑钱塘十万户,官家付与老书生。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柳永和周杰伦谁更厉害,内容包括柳永和周董谁更红?,最优秀的词人是谁?,我眼中的柳永。这是来自于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原文如下:词,是我国文学史的一大奇葩。它既有唐诗的明快,也有元曲的婉约。它在唐诗的基础之上,又增添几分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