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谣·天赏析》
夜空中的一轮圆月,惯会助人哀伤快乐。人们高兴时,那明月便洒下皎洁的柔辉,为人助兴、凑趣——“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人们忧伤时,那月色也顿时变得冷幽幽的,照得人倍感凄凉,令人难耐,——“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词)。
苍悟谣里的这位“离人”,叫明月照得失眠了,于是他苦恼极了,呼天而叹:“天!休使圆蟾照客眠!”(圆蟾,即圆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意思是说老天啊,不要再让这圆月照得这我离家的人睡不着觉了!这位他乡之客本来就满怀离愁别绪;何况月下独立,又怎能不思念“隔千里兮共明月”的那一位呢?
再说,如水月光,也容易使人毫无睡意,“明月皎皎照我床”,“牵牛织女遥相望”(曹丕燕歌行),这怎么能睡得着呢?而那月光,又偏爱照失眠人,这真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之时。可是词人呢?却是月圆人未圆。难怪这位离人终于压抑不住,不得由仰天长叹了。可见,这句“天!休使圆蟾照客眠”。是经过一番千回百折的苦恼之后发出的百般无奈的叹息之词!
月光如练,然而人隔千里,这边是他乡仰望,那边是闺中独看。这位痴情人不禁异想天开了,说:月亮啊,据说你是一面宝镜,你能照出她的芳姿倩影吗?“人何在?桂影自婵娟!”他凝视着那轮明月,那嫦娥般美丽的身影在何处呢?只有桂影疏密有致,空自盘旋罢了。
此时此地,他可能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俩月下携手漫步的美好时光。然而此时呢?人却远隔千里,这多么令人愁怅啊!
这首小词通过对圆月观感,抒发出沉挚的思念之情。寥寥十六个字,然而曲折有致。这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的高妙描写手法,真可谓“以少胜多”了。
汉乐府里有上邪一曲,意思就是“天哪!”这首小词也采用这种咏叹手法,且全用口语述之,富有民谣色彩。这首小词在婉约词中,显得十分清新别致。
-
一 四十萧然太瘦生 ② ,晓风昨夜拂铭旌 ③ 。肠回故垅孤儿泣 ④ ,泪迸荒天寡妇声。牛鬼遗文悲李贺 ⑤ ,鹿车荷锸葬刘伶 ⑥ 。故人欲有生刍吊 ⑦ ,何处招魂赋楚蘅 ⑧ 。 二 开箧犹存冰雪文 ⑨
-
《同言而人信,信在言前;同令而民从,从在令外,怀璧之子,未必能惠,而人竞亲之者,有惠人
《同言而人信,信在言前;同令而民从,从在令外,怀璧之子,未必能惠,而人竞亲之者,有惠人之资也;被褐之夫,身俭能施,而人皆疏之者,无
-
韩愈文《答李翊书》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
曾遭飞语十年谪,新受恩光万里还。朝服不妨游洛浦,郊园依旧看嵩山。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暂时闲。
-
狂来有意与春争,老去心情渐不能。世味惟存诗淡泊,生涯半为病侵陵。花明晓日繁如锦,酒拨浮醅绿似渑。自是少年豪横过,而今疑钝若寒蝇。
-
国学名句“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出处和解释
【名句】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火性猛烈,老百姓看到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烧死;水性柔弱,老百姓亲近嬉戏它,就有很多人淹死。这是郑国子产论政时
-
【生卒】:1897—1982【介绍】: 法国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超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生于巴黎,原姓安德里欧,父不详,由母亲抚养成人
-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
-
跟谢道韫本身的名气相比,她的《泰山吟》似乎有点黯淡。的确,有这样高贵的出身和卓越的才华,谢道韫不想出名都难。她生在东晋最大的名门望族之一谢家,父亲谢奕是当时的安西将军。
-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指知识具有科学性,需要诚实和谦虚的态度。毛泽东《实践论》:“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