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赏析》
这首词是写与故人相别的情景,纯用白描的方法,从“极浦送别”写到帆影消失在“浪如雪”的碧江中,把去者和住者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十分细腻地表现出来。王湘绮说孙词写“常语常景,自然风采”,这首词正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词的上片,概括地写“故人相送”的地点和心情。原来“离棹逡巡欲动”的原因, 故人赶来相送,那无穷的离愁,不尽的祝愿,依依难舍的心情,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去住心情知不共”一语,在结构上来说,既是上片的结句,又是下片的过渡。从传达手法上来说,它是语常而意新,语浅而意深,描绘了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美的境界。在去者此时此刻不免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之感;而在住者则自然而然地要在内心里发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的疑问。这句话写的常景常情,但它所包含的意义和韵味,大大地超出了它的语言框架,值得去思索和玩味。
下片十五前三句是铺叙宴别时的情景,是“故人相送”的具体描绘。后三句是写住者伫立凝望的神情,是依依惜别的形象刻画。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情和景,而词人却把它写得别有风采。故人举行丰盛的惜别宴会,捧着满杯的酒,向去者表示美好的祝愿。然而别易会难,聚少离多,在这“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孙光宪清平乐)的时候,那穿着绮罗的美人,必会“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孙光宪何满子)。那奏着丝管的美人,必会发出“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 (谒金门)的感叹。这一个“愁”字,一个“咽”字,把住者黯然销魂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是以景语总结全词,一句一韵,一韵一顿。他那伫立极浦,目送征帆,一直看到帆影消失在浩渺的烟波之中,但江上的浪涛卷起千堆雪,而他还在伫立凝思,种种神情心事,婉曲传出。这情景很像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的“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他们都是用同一机杼,构造出一个余味无穷的审美意境,都是不言情而情自见。不言愁而愁自深。不过李白写的是当时当地的真实生活,是实写;而作者在这里所写的是想象。是想到“挥手自兹去”以后,故人的一往情深,不忍离别,伫立极浦。如痴如醉的情状,是虚写。以实写虚,或者以虚写实,都是含蓄美最常见、最一般的表现手法。他写的现象是具体的,是有限的,但他辐射出来的内涵却是抽象的、无限的,耐人深思、耐人咀嚼的,因而具有更好的、感人的艺术魅力。吴梅认为“孟文(孙光宪)之沉郁处,可与后主并美。”又说:“俊逸语,亦孟文独有。”这首词的下片的沉郁,上片的俊逸,确实是不容易达到的艺术境界。
-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
【原题】:袁都官同前韵赋二诗一间问易边赋唐律二章索奏劄录本
-
宿云梦馆 作者: 欧阳修
-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注释】 嗜:贪求、喜好,此处指品尝、食用。 【译文】 遇到路
-
【题 解】自古英雄出少年,“诗鬼”李贺7岁能诗文,声名远播。此诗作于他辞官还乡后。
-
周诉止魏王朝秦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谓王曰:“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
-
魏延传魏延传 【题解】 魏延(?—234),字文长,荆州义阳郡(今河南桐柏)人,蜀汉中后期重要将领,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得刘备
-
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名言: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注释: 夫: 句首发语词。大块: 大地, 大自然。佚(yi): 安佚。 句意: 大自然用形体容纳我, 用生命连累我,
-
【名句】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语出南朝宋代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诗。捐躯献身报效圣明的君主,为国家而死,心甘情愿。两句诗颂扬将士为国捐躯的精神。国殇:为国牺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