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祈雨赏析》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
《戴复古夜宿田家》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戴
-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作品赏析【注释】:富贵故如此。(故一作固)
-
将帅之忍第九十八将帅之忍第九十八 阃外之事,将军主之,专制轻敌,亦不敢违。卫青不斩裨将而归之天子,亚夫不出轻战而深沟高垒。军中不
-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文化传承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文化传承的诗句,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都,与传承文化相关的古诗。. 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2.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3. 相依为命苦亦甜,传世诗书光华中。4. 冰青,取之于蓝而青
-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
-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空余後湖月。波上对江洲。 作品赏析【注释】:城回江水流。(江一作汉)波上对江洲。(江一作瀛)
-
【名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 ① 益圣,愚 ② 益愚。 【注释】①圣:聪明睿智。②愚:愚笨。 【释义】今天的众人距离圣人非常遥远,但却耻于向老师学习,因此聪明睿智的人更加聪明,
-
昼卧玉堂上,微风举轻纨。铜瓶下碧井,百尺鸣飞澜。俯仰清梦余,爱此一掬寒。似予平生友,苦语凉肺肝。秀眉玉两颊,矫矫如翔鸾。置之江淮交,清诗洗江湍。江鳞对白酒,信美非所安。丞相功业成,还家酒杯宽。人间有此
-
刘禹锡《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 ① ,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② 。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 ③ ,来舞魏宫前。 这首诗是大诗人刘禹锡被贬夔州瞻仰了蜀先主刘备的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