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洛堤步月赏析》
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唐初,百官上早朝没有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候。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森严,天津桥入夜锁闭,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因此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宰相也须如此。
不过宰相毕竟是百官之首,虽然一例等候洛堤,但气派自非他官可比。
诗的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广川”指洛水,“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首句不仅以洛水即景起头,写洛水含情不语地流淌着;更是化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男女喻君臣,透露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传达承恩得意的神气。因而接着写驱马洛堤,以一个“历”字,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风度。
后二句是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清晨,曙光微明,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第三句写凌晨,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意是借夜景以忧虑天下士人不安,要礼贤下士以揽人心。
这里取其意而谓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末句写秋意,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原意讽喻寒士失意不平,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为这太平盛世带来噪音,而令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悦。
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作者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真实地为这类得势当权的宫廷文人留下一幅生动写照。从艺术上看,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使得意洋洋的神情毕现。
-
游子东南来,自宛适京国。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愁颜发新欢,终宴叙前识。阎公汉庭旧,沈郁富才力。价重铜龙楼,声高重门侧。宁期此相遇,华馆陪游息。积雪明远峰,寒城锁春色。主人苍生
-
在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 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
【名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来开发山林。后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
【4128】《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学习体会(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写,研究出版社,分上、下两册,2018年10月)△共收入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
诗人以冷泉为喻,慨叹善始善终的不易,表达了诗人对持守节操者的赞赏,对当时污浊不堪社会的不满。
-
【生卒】:1894—1963【介绍】: 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著名达尔文主义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之孙,《赫胥黎传》作者伦纳得·赫胥黎之子
-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 ① 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以动写静的艺术手法,在王维笔下被频繁采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水激石间为濑。地以“濑”名,标明此地河床落差较大,河水从石滩泻下,疾速
-
朱绛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朱绛,生平不详
-
雄藩车马地,作尉有光辉。满席宾常侍,阗街烛夜归。关河征旆远,烟树夕阳微。到处无留滞,梁园花欲希
-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1) ,于厅事之东北角 (2) ,施 (3) 八尺屏障 (4)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5) 。众宾团坐 (6) 。少顷 (7) ,但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