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栾家濑》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飒飒秋雨中,浅浅①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以动写静的艺术手法,在王维笔下被频繁采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水激石间为濑。地以“濑”名,标明此地河床落差较大,河水从石滩泻下,疾速而有声。这境界比起鹿柴空山深林的寂静、竹里馆幽篁明月的清幽、鸟鸣涧静夜空山的安谧来,无疑是一个喧闹的世界。诗人为我们展示的图景是:秋雨与石溜相杂而下,惊起濑边栖鹭,回翔少顷,旋复下集。其中有秋雨的飒飒声,石溜浅浅下泻声,浪花相溅声,白鹭惊起声,是几重声部的合鸣。秋雨在飘洒,石溜在涌泻,浪花跳且溅,白鹭惊复下,种种动态都很明显。这样一组意象难道也能创造出幽境的意境?读完全诗我们发现,正是这些看起来喧闹的动态的集合,烘托出栾家濑的一片幽境。其奥妙在于:秋雨——无暴风骤雨之猛烈,仅“飒飒”而已;石溜——不似瀑布之奔腾,仅“浅浅”而已;跳波——无浪涛之惊骇,仅“自相溅”而已,这样,它们合奏出的便是轻柔的曲调,而不是震撼人心的交响乐。此其一。以上这几种音响都是连续不断的,同时又都没有明显的起伏、强弱的变化;听觉单调音响的延续所引起的疲劳,容易触发人心理上的孤独感,从而感到外界变得沉寂起来,其情形正与“蝉噪林愈静”相同。此其二。白鹭惊起是全诗着意之笔,但这里的惊起与李清照所描绘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大异其趣,栾家濑的白鹭并未碰到人,是因浪花相溅而自惊,而虚惊,惊而无险,旋复下集,滩头迅即归于平静。这局部的、短暂的骚动,反衬出全局的持续的幽静,其效果正与“鸟鸣山更幽”相同。此其三。结果便出现“纯乎动态而其境愈幽”(刘拜山评语)的奇迹。诗人就是这样凭着敏锐的艺术感受和娴熟的表现技巧创造出栾家濑这样以动写静的又一个范例。
-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作品赏析【注释】:义士还乡尽锦衣。(乡一作家)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
-
银珰谒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白鹤迎来天乐动,金龙掷下海神惊。元君伏奏归中禁,武帝亲斋礼上清。何事夷门请诗送,梁王文字上声名。
-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白人焉,非天地,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 2 ,论举身之事 3 ,便当谈笑,以明其心。面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 4 ,惟君侯察焉 5 。 白
-
眼明初见淮南树,十客相逢九吴语。旅程已付夜帆风,客睡不妨背船雨。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殷勤买酒谢船师,千里劳君勤转橹。系舟淮北雨折轴,系舟淮南风断桥。客行有期日月疾,岁事欲晚霜雪骄。山根浪头
-
清·顾炎武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3,纪政事也,察民隐也4,乐道人之善也。
-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名言: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注释: 殷: 深厚, 一作“恩”。 句意: 爱护担忧得太殷勤, ……虽说是关心它, 其实是伤害它, 本文原意是种树用以比喻培养
-
【评析】 “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为自己书斋所题的对联。它的意思是不赶潮流、不媚世风,自辟新路,一如二月红花,冰清玉洁,独领风骚。郑公诗品俱佳,我心仰慕之至。 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
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荔支至难长,二十四五年乃实。)本自玉肌非鹄浴,至今丹壳似猩刑。侍郎赋咏穷三峡,妃子烟尘动四溟。莫遣诗人说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
-
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不知多少幽怨,和露泣西风。人散後,月明中。夜寒浓。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心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