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酒赏析》
陶渊明可以辞官,可以守穷,但不可一日无酒,饮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对于他来说,停止饮酒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渊明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诗中每句用一“止”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这首诗大意并不难懂,总体来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要“止酒”(戒酒)罢了。但这首诗的“止”字解释起来还真麻烦,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释,“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四句就解释不通了。“止”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止于”,说得直白点,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荫”“荜门”“园葵”“稚子”就是都渊明乐意停留在这上面了。但按这个意思解释后面“止酒”又解释不通了。因为“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这两句明显是说“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对自己又好处”。看来这篇中的“止”字,还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
另外,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止”字。朱自清先生推测此体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体,就应该有所留传。但在陶渊明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这未免让人对朱自清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和吴瞻泰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
-
《叶 紫古渡头》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彩色来。微风波动着绉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
陈继儒 春雨湿窗纱, 辛夷弄影斜。 曾窥江梦彩,笔笔忽生花。 陈继儒的这首咏辛夷的诗写得形象生动,真切动人。 辛夷,即木兰花。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春雨湿窗纱
-
此诗叙述了织妇终年辛苦而生活艰难,在官府租税和高利贷剥削下,连麻布衣都穿不上的情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以第一人称来写,紧紧围绕织妇的勤与贫着墨,层层递进,对比鲜明,语言质朴自然,一
-
作者: 〔法国〕波德莱尔 【原文】: 中国人能在猫眼
-
明月妙高台,盘涡月照开。琳宫龙久住,珠树鹤能来。云雾空中绕,帆樯槛外回。无言卷石小,江左拟蓬莱。
-
姜夔《扬州慢》姜 夔 姜 夔 淳熙丙申至日 ① ,予过维扬。夜雪初霁 ② ,荠麦弥望 ③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④
-
【提示】 《孝景本纪》是汉景帝刘启的传记。刘启(前188—前141),前157—前141年在位。他继高帝刘邦、文帝刘恒之后继续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本传中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是在即位后就“除田半租
-
苞枿矣i,惟恨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定厥功。澶漫
-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华,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也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
《石榴·千叶石榴花》咏石榴诗鉴赏 子兰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