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中赏析》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
金粟钗头次第多,起看缺月带斜河。悬知瑞草桥边夜,笑指灯花说老坡。
-
处士闻名早,游秦献疏回。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江雨春波阔,园林客梦催。今君拜旌戟,凛凛近霜台。
-
宋词典故·一笑相逢 【出典】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相见欣喜。问:‘来何晚耶?’
-
【名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与译文]只希望你的心象我的心一样,那就一定不会辜负我的一片痴情了。这两句词,表露了对恋人的希望和对爱情真挚、热烈的感情。 参考文献 (宋)李之仪《卜算子》
-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的
-
驾部员外郎李君宗固,景祐中良吏也,守汉州。有道士尹可元,精练善画,以遗火得罪,当死。君缓其狱,会赦,获免,时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为李氏子以报。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妇,梦可元入其室,生子曰
-
[原 文] 亮①躬②耕陇亩③,好为《梁父吟》④。身长八尺⑤,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⑥,时人莫之许⑦也。惟博陵崔州平⑧、颍川徐庶元直⑨与亮友善,谓⑩为信然(11)。 时先主(11)屯(13)新野(14)。徐
-
保孝行章第十 【原文】 夫惟孝者,必贵本于忠。忠苟不行,所率犹非其道。是以忠不及之,而失其守,匪惟危身,辱及亲也。故君子行其孝
-
【原题】:日望冉雄飞之来久不闻近耗因成鄙句以见翘然之思
-
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月下低眉立,灯前抱膝吟。凭君劝一醉,胜与万黄金。把酒思闲事,春娇何处多?试鞍新白马,弄镜小青娥。掌上初教舞,花前欲按歌。凭君劝一醉,劝了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