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望晴赏析》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到一年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很多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夺的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后二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样的人物最能集中体现古代农民的性格: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用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这首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诗人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尽在不言之中了。
-
我的几个房东初到伦敦,经艾温士教授的介绍,住在了离“城”有十多英里的一个人家里。房主人是两位老姑娘。大姑娘有点傻气,腿上常闹湿气,
-
孔子曰:“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① 。”(《论语·泰伯》二) 注释 ①绞(jiǎo):扭结,这里指鲁莽,尖刻。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一味勇敢而无礼节,就会作乱;一味直率而无礼节,就难免鲁莽
-
【原题】: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五皇帝酌献第一室奏大善之舞曲
-
苏轼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祖塔院,全名祖塔法云院,又名虎跑寺,位于杭州南山山麓。因院
-
马致远她她她,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她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
-
[唐] 蒋 防 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第 ② 。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 ③ 。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先达丈人,翕然推伏 ④ 。每自矜风
-
指用知觉表达思想。托·史·艾略特*的作品,广泛使用了这种手法,使读者“感到思想象立即闻到一朵玫瑰花的芬芳一样”。如他的名著《荒原》*
-
年头岁尾,冷雨飘飞。趁着去宁波公干之际,想到全祖望墓上去凭吊一番。可车至南站,一阵寻觅之后,还是不见全公坟墓的踪迹。一来人地生疏,
-
原文 钱思公 1 虽生长富贵 2 ,而少所嗜好 3 。在西洛 4 时,尝与僚属言:平生惟好 5 读书,坐则读经史,卧 6 则读小说7,上厕 8 则阅小辞 9 ,盖未尝顷刻 10 释卷 11 也。谢希深
-
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