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水调歌头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水调歌头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赏析》

【注释】:这首词的小题,曾慥乐府雅词作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 。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以此参验词意 ,知为九月十五日西园习射,有感于“ 当筵虎士”之勇而自叹流年,衰病,感慨无力报国之作。其具体写作年代不可确考 ,大约作于织兴八年(1138)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时期。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金兵所据,南宋王朝只拥有半壁河山,建康已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年需的重镇。词中所写秋事,习射等均与宋金战事有关。上片写夜饮,在一片萧瑟凄凉的气氛中,出现了一个“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的词人形象。起首一句 ,写深秋时节,寒霜遍地,碧天清肃。第二句 ,“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着此二字,表达了词人在西风相催、寒冬将至之际对前方将士的深切关注之情 。“ 寒声 ”二句,生动地描绘出寒声不是一响而过 ,而是直入梧桐的枝叶深处 ,鸣响不止 。此二句熔情于景 ,寄寓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沉忧 。“起瞰”三句,为排遣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沉痛之感,只好借酒销愁,与客同醉。歇拍两句词意顿时扬起 ,写清晓习射的情景 :正当词人与客酣饮之际,军中响起密集的鼓声,一片喧闹声中,报道东方欲晓,演武场上走马驰射,场面紧张而热烈。下片写西园习射的情景。“岁将晚”句至“双雁”句,写座中客客正当盛年,武场较胜,欢谈笑语,争相夸美,不禁引起迟暮之年的词人对往事的回忆,使他以自诘的语气喟叹英雄已老、虎士威猛,叹惜自己壮志未酬身先老,羡慕“当筵虎士”英武骁勇报国有期 ,抒发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 。结拍两句,以慷慨悲凉的笔触,既抒写出词人因年事已高无力报国而惭愧不己的心情,又表达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豪迈情怀。此二句笔力雄健,词情沉郁而又苍劲。此词为叶梦得的代表作之一。全词笔力雄健,词情沉郁而又苍健,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词中上片言“回望”,结句说“回首”,前后贯通,反复言说,系念国事,北伐中原之意至为深切,深深反映了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整首词于衰病之叹中,在“与客习射的雄健背景上,透着高远与豪迈,读来令人为作者赤诚的爱国心所鼓舞和振奋。
猜你喜欢
  • 欧阳修《鹤冲天》全诗鉴赏

    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

  • 古诗词对幼儿园的建议(古诗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对幼儿园的建议,内容包括古诗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让幼儿园的孩子背诵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学习古典诗词学习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是否有好处让幼儿学习古。简说意义,"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

  • 白居易《池上夜境》全诗赏析

    晴空星月落池塘,澄鲜净绿表里光。露簟清莹迎夜滑,风襟潇洒先秋凉。无人惊处野禽下,新睡觉时幽草香。但问尘埃能去否,濯缨何必向沧浪。

  • 俞大猷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俞大猷的事迹|史鉴

    俞大猷(公元1503—1579年),字志辅,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俞大猷出身贫寒,少时酷好读书,善长骑射,师从赵本学等人学习兵法。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

  • 《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赏析》

    【注释】:这一首《南南词》,是李叔同东京美术学校同学,曾参加春柳社公演《黑奴吁天录》,扮演海雷的黄二难(原名辅周),回国后改名黄二南,回忆一九一二年李叔同发表于《太平洋报》上赠他的歌词。因为歌词全凭记忆诵出,未核对《太平洋报》,内容恐略有出

  • 《书《东倭志》后》原文|翻译|赏析

    明·袁中道2嘉靖中倭之大江也3,戚将军横屿之战4,生擒九十余人,夺所掳三千七百余5,

  • 含有六个一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有六个一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有六字和一字的诗句带六的诗句,一行六个字的古诗,含有一的古诗词。一行六个字古诗很多,以下列举五首。《自适》唐代诗人 王维原文: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译文:在山南盖起了

  • 《散文·这个与那个》内容简介和鉴赏

    《现代散文作品·这个与那个》简析 鲁迅著。发表于1925年12月10、12、20日《国民新闻》,收于《华盖集》。全文共四题:《读经与读史》、《捧与挖》、《最先与最后》、《流产与断种》,从四个不同的侧面

  • 唐宋散文之陈亮《中兴论》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陈亮《中兴论》 臣窃惟海内涂炭 1 ,四十余载矣 2 !赤子嗷嗷无告 3 ,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 4 ,不可以不雪;陵寝不可以不还 5 ,舆地不可以不复 6 。此三尺童子之所共知,曩独车其强耳 7

  • 《少年游 草赏析》

    【注释】:在南宋诗词圈子里,吟物之风十分盛行。但平庸草草之作,屡见不鲜,不足为怪。作者的这首吟草词却不沾不滞,以意贯串全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这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