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东倭志》后》原文|翻译|赏析
明·袁中道2
嘉靖中倭之大江也3,戚将军横屿之战4,生擒九十余人,夺所掳三千七百余5,斩首三千六百余级6,可以封矣7。晚年流落8,角巾野服9。徘徊西湖,如一山人游客,亦殊可怜。
嗟乎! 张经王江泾之战10,斩首二千有奇11,而就吏讯身死于西市12,求为戚将军13,亦何可得?此古人所以诵龙蛇之章而太息也14!
1东倭(wo)志:明代记述倭寇(日本海盗)灾祸的专著。2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明代文学家,与其兄宗道、宏道合称“三袁”。有珂雪斋集。3嘉靖:明世宗年号,1522-1566年。讧(hong):乱。4戚将军: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横屿之战: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率军于横屿(福建省宁德县东北的小岛)与倭寇大战,全歼敌军。5夺所掳:夺回倭寇劫掠走的明朝军民。6级:首级、头颅。7封:帝王对臣子赏赐爵位或土地。8晚年流落:万历十年(1582)戚继光被诬陷,撤去要职,调往广东,不久即辞官归故里。9角巾:又名方巾,古代隐士所戴的帽子。野服:山野平民的服装。10“张经”句:张经亦为明代抗倭将领,在浙江沿海王江泾(jing)等地歼来倭寇。11二千有奇(ji):二千余。12“而就吏”句:张经因得罪奸相严嵩而被官吏审讯后判死。西市:代指刑场。13“求为”句:意为想求得戚将军隐居的下场。14“此古人”句:意为古人曾叹息功臣被害。“龙蛇之章”用史记·晋世家介子推之典故,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九年之久,重耳做国君后,却未赏赐介子推写文曰“龙已升云……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表现忠臣被弃之怨。后汉书记耿恭抗击匈妈有功却被诬入狱,“传论”中有“追诵龙蛇之章,以为叹息”之句。
【析点】 汲汲于功名又功成身退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传统人生道路。之所以如此,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高处不胜寒”的现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自古功臣少有善终者,或为皇上猜忌,或遭奸人诬陷,或被同僚排挤,所以明智者便急流勇退归隐林下以避害全身。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以其功可以裂土封侯,却被人诬陷不得不辞官归里,晚景凄凉。这还是较好的结局,另一位抗倭将领张经则求为隐士而不得,因得罪奸相被害死。本文作者对戚、张二人命运的关注表现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沉重思考。文末典故的运用使两人的悲剧上升到一种历史的高度,说明这种功臣无善终的悲剧在封建社会是普遍存在的。
作者运用反衬手法,以张经的蒙冤而死来说明戚继光晚年落魄之大幸,这使得本文的历史感更加沉重悲壮。
作者这沉重的历史思索,借读东倭志而尽吐,其深义则不仅在于忠臣被陷的传统悲剧,更在于抗倭寇、守海防的重大主题。因而这篇短短的读后感,就具有了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命意
-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
上阳人,红颜闇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
-
卢仝《喜逢郑三游山》唐山水诗鉴赏 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卢仝是一位追求怪异之美的诗人。就连同样是惯于写光怪陆离、震荡变幻之事物的韩愈,也说过他“怪辞
-
则阳游于楚 ① ,夷节言之于王 ② ,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 ③ :“夫子何不谭我于王 ④ ?”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⑤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曰:“冬则擉鳖于江 ⑥ ,夏则休乎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考盘锦古诗词,内容包括盘锦市中考必考古诗文词,盘锦市中考必考古诗文词,中考必备古诗词。人教版初中中考必背古诗词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
-
苏轼 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
-
(前集百二十) 不能以自己的长处去形容人家的短处,不要因自己的笨拙而妒忌人家的才能。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秋天景色
-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人关于存钱的诗句,内容包括存词最多的古代诗人是谁,励志和劝学的诗句,比喻心存希望的诗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