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计篇”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计篇”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11),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12)
兵者,诡道也(13)。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14),卑而骄之,佚而劳之(15),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16),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17),得算多也(18);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 ①兵:指战争。 ②察:考察,研究。 ③经:纵线,这里有纲领、大纲的意思。 ④校(jiao音较):通较,比较,对比。计:计算,估计,预计。 ⑤道:指道义。 ⑥上:指国君。同意:同心。 ⑦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 ⑧死生:指死路或生路。 ⑨曲制: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官道:官吏的职责。主用:指物资器用的供应管理。 ⑩将:假如。 (11)以:通已。 (12)权:权变,机变。(13)诡:诡奇,诡诈。 (14)挠:弯曲,挫折。 (15)佚:同逸。 (16)胜:奥妙。 (17)庙算:古代兴兵之前,要在祖庙中举行仪式,商讨作战大计,叫做庙算。 (18)算:计算。

【今译】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决定生死的所在,是通向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进行研究。所以要以五个方面为纲,对比敌我双方的情况,作以预计,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道义,是使民众与国君同心同德,可以让他们为国君生,为国君死,而不怕任何危险。天时,是指昼夜、阴晴、寒暑、四事等天气条件。地利,是指高山低谷,远程近途、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理条件。将帅,是指他们有无才智、信誉、仁慈、勇敢、威严等条件。法制,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官吏的领导职责、物资器用的供应管理等制度。这五个方面,将帅没育不知道的,因为只有懂得这些才能取胜,否则就不能取胜。所以要对比敌我双方这些情况进行预计,来探索谁胜谁负的客观情势。要看哪一方的国君育道?哪一方的将帅有才能?哪一方得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执行得好?哪一方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根据这些,就可以预知胜败了。
如果听信我的预计,用我的办法指挥作战就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听信我的预计,即使用我的办法作战也一定失败,我就离去。
已经得出了对我有利的预计,还要通过主观努力造成一种“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渭“势”,就是要怎样有利便怎样行动,灵活机动地去创造。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打而装作不能打,要打而装作不要打;要向近处却装作要去远处,要向远处却装作要向近处;用小利去引诱敌人,乘混乱去消灭敌人;敌人力量充实就谨慎防备它,敌人兵力强大就暂时避开它;敌人暴怒,要使它屈挠,卑辞示弱,使敌人骄傲;敌人安逸要设法使它疲劳,敌人团结要设法制造隔阂;要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发动进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兵家取胜的奥秘,但要随机应变,不能事先说定的。未开战之前“庙算”可以取胜的,是因为通过计算得到的胜利条件多;未开战之前“庙算”不能取胜的,是因为通过计算得到的胜利条件少。条件多的就能够取胜,条件少的就难以取胜,何况没有条件呢!我从这些方面来考察,谁胜谁负就看得出来了。

【集评】 明·林俊:“孙子之文,有精华,有关节,有眼骨,有次置,有余波,照应、起伏,分段难以具述。”(见明归有光诸子汇函卷八)
民国·张之纯评注诸子菁华录:“先列五校,尽其在我之分际,是为立国之计,道在立本,故为庙算之一。次校人我之得失,以观能战与否,是为出师之计,探索敌人情实,以制临事进退,故为庙算之二。次规画事势,是为临敌之计,任用机诈,令敌不测,故为庙算之三。(末段)结上三等计画。”

【总案】 本篇以“计”名篇,是讲如何预计战争胜负及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从而指出了克敌制胜的基本条件。作者认为,“道、天、地、将、法”等方面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客观条件,首先要根据这些方面将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对谁胜谁负作出宏观的预测。其次要取得胜利,还需根据“兵不厌诈”的原理,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通过主观努力造成对我有利的势态,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文中还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慎重态度、冷静而又灵活的理性精神以及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
本篇在行文上起承转结俱有法度,义脉井井,而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又自然浑成,不拘形式,诚如林俊所评。“经之以五”一节条分缕析,徐纡从容;“兵者诡道也”一节则节奏急促,气势凌人,可谓张弛合度,徐疾有节。由此看来,作者不仅精通战胜之道,亦深得驭文之法。
猜你喜欢
  • 张九龄《登荆州城楼》全诗赏析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枕席夷三

  • 《赵元信近来得小鬟歌曲便须熟寐此还是有所得赏析》

    【原题】:赵元信近来得小鬟歌曲便须熟寐此还是有所得否予戏成此偈

  • 《不见赏析》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

  • 白雪公主后传 [美国]巴塞尔姆

    【作品提要】 22岁的漂亮女孩白雪公主与7个侏儒同居,给他们煮饭,每天同其中一个男子一起洗澡。她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却渴望遇到一个有着贵族血统的“王子”。当白雪公主把美丽如黑檀的头发从窗口放下时,目标

  • 鲁迅《知难行难》全文、注释和赏析

    中国向来的老例,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霉的时候,总要和文人学士扳一下子相好。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粉饰粉饰; 做倒霉的时候是又以为他们真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 《

  • 《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赏析》

    【原题】: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於晨兴看山为宜

  • 苏轼《临城道中作(并引)》全诗鉴赏

    予初赴中山,连日风埃,未尝了了见太行也。今将适岭表,颇以是为恨。过临城、内丘,天气忽清彻,西望太行,草木可数,冈峦北走,崖谷秀杰。忽悟叹曰:吾南迁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书以付迈,使志之。逐客何人著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赏析》

    该词极具萧散简远之神。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

  • 歌颂平凉古诗词(赞美崆峒山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歌颂平凉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崆峒山诗词,关于甘肃的题目诗歌,10句有关宁夏景色或历史的诗句。关于赞美崆峒山诗词:《边城落日》作者:骆宾王(初唐诗人)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君恩如可

  • 沈括《雁荡山》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沈括《雁荡山》 沈括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唐僧贯休为 《诺矩罗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