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鸿雁》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①之子于征,劬劳于野。②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③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④之子于垣,百堵皆作。⑤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⑥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⑦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⑧
【注释】 ①鸿雁:俗谓大雁,是多种雁类的泛称。于:动词词头。肃肃:鸟拍动翅膀的声音。②之子:那些人。指应征服役的民伕。征:远行。劬(qu渠)劳:劳苦,劳累。③爰:乃。及:至,施及。矜(jin今)人:劳苦的人。鳏(guan官)寡:泛指生活孤苦的人。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④中泽:泽中。⑤垣(yuan元):墙,这里指筑墙。百堵:很多墙。作:建造起来。⑥其:语气词。究:终究。安宅:安居。⑦维:语气词。哲人:智者,明白人。⑧宣骄:发泄不满。
【译文】 大雁飞翔在天上,拍动翅膀沙沙响。民伕们出门去服役,在荒郊野外劳苦奔忙。灾难加给受苦人,那孤苦的人们令人心伤。大雁飞翔在天上,成群地落在水泽中央。那些民伕们服苦役,辛劳筑起百堵墙。纵然吃尽千辛万苦,到头来哪有安身的地方? 大雁飞翔在天上,悲鸣嗷嗷真凄凉。只有这些明白人,说我们辛苦,把我们体谅。可是那些昏庸者,却说我们满口牢骚不应当!
【集评】 明·钟惺:“哀鸣在中泽,后所谓痛定思痛也。”(评点诗经)
清·牛运震:“‘谓我宣骄’,更自悲怆。此穷民之所以苦于无告也。诗人往往借此写其衷郁。”(诗志卷三)
清·焦琳:“之子并非可在野外露处者,而前者漂沦于外,蒙犯霜露,于靡家靡室之野,劬劳寒心,其若何忍受来耶?况劬劳之苦,遂及于大可怜人。哀哉!尚复有鳏寡在其间乎!”“之子是亲切之称,野乃是极难堪之地。是虽夫妇相偕,其劬劳已有一思而令人寒颤者,况曰于野,乃实身处其间耶?详味此二语,已令人热泪滔滔滚滚。然后更转到矜人鳏寡身上。若已不鳏寡人抚靡痛哭,忽而又睹鳏寡,更在半生半死间矣。我今读之,犹为痛不可支,当日流民,其如何感激也哉!”“即语言声息,亦如于飞之鸿雁,嗷嗷然悉是劬劳之声。使我一入听,而哀切之情,有不能以言达者。”(诗蠲卷六)
【总案】 这是一首诅咒徭役,倾诉服役者内心不平的诗,当是出自服役的民伕之口。篇首以大雁的自由飞翔反兴,衬托出服役之苦。他们被迫为统治者修筑城邑宫室,连鳏寡之人也难幸免,到头来自己却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历代论者众说纷纭,可谓见智见仁,莫衷一是。毛序认为这首诗是“美宣王”的。因厉王暴虐,“万民离散,不安其居”,宣王中兴,派侯伯卿士招抚四方之民,使他们返回故土,鳏寡各得其所。朱熹诗集传的看法与毛公大致相同,说此诗讲的是流民“今虽劳苦,而终获安定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承毛说,认为宣王时“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而“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这些说法孰是孰非,这里无法一一考辨,只列出来,供读者参考。
-
走进冬天时,凄厉的苍茫并没有使我颓丧,更不会让我匆匆而过,因为冬天各种各样的树,招来了我的凝望。秋风扫落叶的时候,树不再翩翩起舞,
-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既没七年,睹其遗迹,而作是诗。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孟浩然的诗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翻译:An old friend has prepared millet and invited me to his rural home.
意思:我的故友准备了鸡肉和黍米,邀请我去他的田园家中。
上一句:故人具鸡黍
下一句:邀我至田家
【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处】 -
张祜禁门宫树月痕过, 媚眼惟看宿露窠。斜拔玉钗灯影畔, 剔开红焰救飞蛾。张祜,字承
-
【原文】 博学而笃志①,切问②而近思③。 【出处】 《论语·子张》。 【注释】 ①笃志:专心一意。②切问:恳切求教。③近
-
国学名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 语出《淮南子·主术训》。集中大家的力量行动,没有不胜利的;集中大家的智慧做事,没有不成功的。说明做事情群策群力,就会取得胜利,获得成功。
-
人们能读到如此佳作,主要得力于曾巩严格的剪裁和出色的叙事能力,方才将整个谋杀案发生的始末写得条分缕析,极为清楚,而且生动简练,清晰易懂。
-
【原题】:李白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首十二月初六日夜独坐松斋怀抱良不佳饮少辄醉庭下梅两株月色皎然倚树微吟偶诵李白此诗有会予意者次其韵追和一首
-
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2) 。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3)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
-
《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 ① 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 ② 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 ③ 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④ 渔村,望断衡门。 ⑤ 芦荻浦,雁先闻。对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