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赏析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赏析

风雨中忆萧红是一篇悼念文章,写于萧红在香港去世三个月之后。丁玲怀着痛惜之情追忆自己与萧红的一段短暂的交往。

丁玲与萧红相识于抗战烽火四起的1938年春天。这是两位活跃在三十年代文坛女作家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当时丁玲率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山西前线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与前来投奔民族革命大学的萧红在临汾相遇。不久,因日军逼近临汾,原先和萧红同行的萧军随民族革命大学撤往乡宁,而萧红却与端木蕻良、聂绀弩等人随同丁玲的西战团去西安。后来,萧军奔赴延安,遇到回延安办事的丁玲和聂绀弩,又随丁玲他们到了西安。在西安,两萧决定分手,因萧军要去延安,于是萧红与端木蕻良结伴回武汉;两萧从此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在丁玲的回忆里没有具体描述她和萧红交谈的内容,也未曾提及两萧之间那段不愉快的离异,或许这些都是丁玲有意而为之。然而,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感情却是真诚的、深沉的。对于萧红的处世为人、对于她的悄然离世,丁玲无法压抑自己的万千感情:她为萧红的坦然直率而惊讶不已,“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她为能有萧红这样一位女友而感到欣慰,“因为我们实在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她为自己不能劝说萧红去延安从事个人写作而后悔不及,因为延安“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许会使她更健康些”;她又为萧红的惨死而感到无言的寂寞,因而联想到在中国有才智有气节、能够耐苦而又不依赖于别的力量从事独立写作的女性是如此寥寥……

通览全文,我们不难发现风雨中丁玲不仅仅忆的是萧红,而且更多的是在抒说自己的感慨。或者说,因萧红的不幸身死诱发了丁玲内心复杂情感;或者说,丁玲是借酒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风雨中忆萧红充溢着丁玲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情绪,令人琢磨不透。解读此文,须联系其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42年4月25日,距即将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不到一个月。此前,丁玲因在她主编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和自己的三八节有感等杂文而受到批判,便回到文协。而国民党特务机关乘机把丁玲和王实味等人的文章编印成关于“野百合花”及其他——延安新文字狱真相小册子,四处散发,造谣惑众。可想而知,当丁玲撰写风雨中忆萧红时,她的内心承受的压力是何等巨大!

风雨中忆萧红写得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字字句句叩击着读者的心弦。文章从四月的延安像江南一样下起细雨开始入笔,描写自己烦闷焦躁的心绪,不堪忍受细雨没完没了的折磨,而宁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作者设问自答,“世界上什么是最可怕的呢,决不是艰难险阻,决不是洪水猛兽,也决不是荒凉寂寞。而难于忍耐的却是阴沉和絮聒”。

听着不断的水的絮聒,痛感到连寂寞的宁静都没有的阴霾,作者的心在阵阵抽泣,她的思绪沸扬,飞向死去的或正在受着难的天涯故人。

她想到雪峰是她的知友中最没有自己的人;她想到秋白“政治家——文学家”二重生活使他面对死亡不能免于申诉;她想到萧红真诚少世故却遗憾能彼此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对手太少。

丁玲还想起了死。但她从故人的死,醒悟到死对人对己都是莫大的损失。因为在这世界上还存着戮尸遗法。即使是未死的胡风还被人说是汉奸,更不必说已死者,它无须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鲁迅的阿Q正传被人歪曲,萧红的生死场也难逃厄运。

轰轰烈烈的热闹已经成为过去,而现在连寂寞的宁静也没有。孑身困顿在窑洞的丁玲此时此刻,是多么需要阿底拉斯的力背负着宇宙的时代所给予的创伤,毫不动摇地存在着。丁玲的情绪从悲哀沮丧中走出,她相信,存在便是一种大声疾呼,便是一种骄傲,便是给絮聒以回答。然而这阿底拉斯的力又来自于何方呢?丁玲惟有寄语死去的和未来的朋友们,以聊表自慰:“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风雨中忆萧红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使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读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它留给读者是更多的感慨与回味:生活原来就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
  •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两个故友在旅馆相逢相送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简短的插曲。那是一个暮雪纷纷的北地的傍晚,诗人与友人李少府在旅馆邂逅相逢。也许故友要很快离去,诗人置酒相送。此时,暮雪初晴,归雁南飞,酒已喝光.可故友还无醉意。诗人诙谐地问道:“天色

  • “否极泰来(否泰)”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否极泰来(否泰)》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

  • 国学名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语出《诗·邶风·柏舟》。我的心不是石块,石块能转移,我的心却坚定不移。匪:通“非”。转:转移。

  • 《长相思 游西湖赏析》

    【注释】:在康与之仅存的三十八首词中,情韵深长的作品不少 ,他尤擅于写少妇离情。这首《长相思》,就是比较突出的一首。此词《 花庵词选》题作《游西湖》,但重点不在写景写游玩之欢,而是触景怀人。上片从西湖景物写起 。“南高峰,北高峰”二句写山。

  • 《看梅后从太湖出吴江归烂溪一路桃花盛开口占赏析》

    【原题】:看梅后从太湖出吴江归烂溪一路桃花盛开口占纪兴

  • 《《家书》小引》原文|翻译|赏析

    清·郑燮2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3。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

  •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原文与赏析

    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张说(667—730)

  • 《我的诗歌我的歌》贾志英散文赏析

    一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这样的话:有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无法抑制的渴望,对知识永不停止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

  • 古代名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题解 这首诗是写重阳节登高时,邀请朋友刘明府来饮酒叙情之作。 原文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②。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③ 。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④ 。 且欲近寻彭泽宰,

  • 《山》

    作者: 张增坤 【本书体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