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恽寿平
花期恐落辛夷后①,不耐春风待叶稠。
何似汉宫明月夜,玉盘擎露树梢头②。
【注释】
①辛夷:香木。树高二、三丈,叶似柿叶而狭长,花似莲而小如盏,香气馥郁。屈原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②玉盘擎露:汉武帝刘彻迷信神仙,曾在长安建章宫前造神明台,上铸铜仙人,手托承露玉盘,以储露水,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汉书·郊祀志上:“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又见三辅故事。此处借以比喻玉兰的姿态。
【评说】
本诗选自恽寿平瓯香馆集·补遗诗。
恽寿平(1633—1690),清代著名书画家,原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号南田、东园客、云溪外史、草衣生、雪衣居士、白云外史、瓯香散人等,毗陵(今江苏武进)人。他才气横逸,诗文书画成就均很高,有诗集瓯香馆集、南田诗钞。绘画早年师事伯父恽向,专攻山水,取法元四家,上溯董、巨,声名远扬,得到友人王石谷的高度评价。中年改画花卉,他的花卉,重观察体验,创造出一种名为“仿北宋徐崇嗣没骨法”的新风格,对有清一代花卉的发展影响极大。传世画作颇多,尤以落花游鱼图、出水芙蓉、松柏图、临流赋诗图、五清图等最为著名。
据广群芳谱卷三八:“玉兰早于辛夷。”这本是自然现象,而画家却抓住这点,赋予玉兰以人的意识,刻意描绘出一幅玉兰、辛夷争春斗妍的画面。玉兰唯恐自己落后于辛夷,还没有等待春风的沐浴,更没等枝叶稠密,便急不可待地绽出花蕾,迎寒绽放,显现出优美的姿容。题画诗的下两句连用两个比喻。他先用一个反问“何似”,其实无疑而问,使花朵的形象更为突出,因为这正是玉兰的最大特色:洁白无瑕,比之为汉宫明月,毫不为过。对此,前人更有“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团。我知姑射真女子,天遣霓裳试羽衣”(文征明玉兰)之比。与之相比,本诗未见高明多少。画家对画中花卉的描写,并不重视直观表象,着力尤勤者往往是它的姿态和神韵,这首诗作的成功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在第二个比喻中,南田以历史上的承露仙人作比,既表现出晨露浥润玉兰的娇容,又刻画出它亭亭玉立,凭空凌虚,清雅脱俗的气质,与此同时,又赋予画面神秘瑰丽的色彩,令人遐思。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一首抒发壮志豪情的词作。作者以颇具战斗力的自身为例,鼓励被困境困扰的朋友陈同甫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辛弃疾用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思考。全词表达了作者顽强不屈的斗志和骄傲自豪的心态。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与自己坚强面对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荣耀的愿望,并对朋友陈同甫表达了美好的祝愿。这首词以豪迈的语气,表达了诗人作为知己的情谊,同时展示了对困境的不退不缩的精神。通过极富感染力的抒情词句,表达了对友谊和正义的追求,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
(春秋战国 宋) 宋楚之战,宋襄公在楚军的阵式尚未整顿妥当之前,禁止宋军出击,并训示大家:“君子不困人于危!”结果由于这个原故,宋军反而被楚军打败。因此襄公被人认为愚蠢的仁者,传为后世笑柄。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
-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 〔2〕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3〕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4〕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5〕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6〕
-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作品赏析【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
-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
-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
-
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ppt(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ppt,内容包括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高考语文复习到诗歌鉴赏了,哪位能帮我找几个关于人物形象和一个,高考关于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无论是诗歌或者是小说等作品,其实都很相似的。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以,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首先,需了解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