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春事》
此首前两句就题起,实写法;后两句从题外另生一意,虚写法。凡落笔总宜于虚处摩荡,所谓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也。(朱宝莹诗式卷二)
【诗例】
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解析】
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总是实(现实的直接性)与虚(间接性的联想与想象)的和谐统一。我国古代文艺家认为诗歌创作不宜太实,虚实结合,才能成为好诗。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乎实。有实用而害于诗者,有虚用而无害于诗。此诗之权衡也。”谢榛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司空曙曰: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何以“司空为优”呢?显然,司空曙的两句诗除两幅画面(具体的、实的景物)外,还包含有第三个意义(人的情思),这种写法,古人概括为“化实为虚”,亦即黄宗羲在景州诗集序中说的“以景为实,以意为虚”。岑参的这首山房春事也是化实为虚的范例。
“梁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一座豪华宫苑,又名兔园,俗名竹园,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据西京杂记载,梁园内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山水亭台,佳木奇花,珍禽异兽,应有尽有。当年,梁孝王在此延揽宾客,枚乘、司马相如等一代文豪都曾应召而至。每当春日来临,这里百鸟争鸣,繁花似锦,朱轮华毂,川流不息,衣冠往来,笙歌时起。随着岁月流逝,昔日繁华如过烟云,俱为乌有。诗人游历此地,有感于今昔巨变,遂作此诗。
诗歌以实写领起,开头两句描绘出远眺所见的萧条之状:仰望空中,乌鸦在暮色中扑翅乱飞;极目平视,偌大个名园遗址唯见两三户人家。句中引人注目的是“乱飞鸦”和“三两家”,前者暗示园废无人,后者则表明豪华宫观荡然无存。作者将暮色苍茫中的寻常景物捕捉入诗,画面虽是具体而直观的,但极富深意。这块历史上的名胜之地,昔日舞影翩跹,彻夜笙歌,眼下乌鸦乱飞,聒噪一片;昔日楼台结绮,延亘几十里,如今落得寻常人家,寥寥数户。两幅画面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引导读者在具体的形象中领悟到一个历史真实——岁月无情,繁华易逝。
名园已废,繁华已歇。诗的下半首倘若拘泥于目力之所见,就眼前的衰败之状再作渲染,或许会落入浅露平实的窠臼。末二句妙在化实为虚,虚处见意,把笔触转向名园遗址上繁花缀枝的“庭树”。诗人情由境迁,想象庭树早在名园盛时就已遍植园内,如今,曾在树下纵情作乐的公子王孙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庭树历尽沧桑,至今葱茏,它们不知豪奢已逝,人已去尽,依旧在春风吹拂之际,开出当年的繁花。两句中 “不知”与 “还发”一呼一应,开合相关,既赋予庭树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又足以唤起读者对昔盛今衰、沧桑巨变的深沉思索。岑参此诗以实写起,以虚写结,虚因实的规范而不空不玄,实因虚的联想生发而避免了遗神取貌。虚实相生,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
-
野草死了,故乡还活着,并且是没心没肺地活着。不悲野草,不悲野花。人们面对这土地,如此陌生,如此冷漠。那些在我心里种下的草,再也长不
-
【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与译文]三千尺,夸张瀑布之长。九天,天的最高层。这两句说,飞流的瀑布直泻而下,叫人怀疑是银河降临人间。诗句极写雄奇瑰丽的瀑布的动态,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
-
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波清蜀栜尽,云散楚台倾。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阴风鬼神过,暴雨蛟龙生。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蛮军击严鼓,笮马引双旌。望阙遥拜舞,分庭备将迎。铜符一以合,文墨纷来萦。暮色四山
-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
施耐庵 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齐楚阁儿里坐下。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按酒,又问道:官人,吃甚
-
王国维《人间词话·忧生亦忧世》经典解读 忧生亦忧世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
青山南,白石北,此地嵯峨人不识。
-
“晋楚邲之战(宣公十二年)”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 先秦散文
晋楚邲之战是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一次战争。这篇文章通过介绍事件的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向读者展示了这场战争的经过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文章语句通顺,准确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字数也符合要求。
-
天地君亲师,五者并列,师位何等尊重。|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天地君亲师,五者并列,师位何等尊重。》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然灯昼欲荆鸣磬夜方初。一悟寂为乐。此日(一作生)闲有余。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